葉少勇:如何修行?

葉少勇:如何修行?

葉少勇:如何修行?

佛陀強調“聞思修”,所謂“正聞熏習,思維法義,法隨法行”。隨法行就是修,得知道法是什麼才能修吧!修行必以聞思為前導,把所聞法義,所思法義,作用於心、引導心、調伏心,那一刻就是在修了。

所以,聞思修這是一條線,合起來就是廣義的修行。而絕不是像有人說的那樣,聞思是聞思,修是修,聞思只是知見,之後還要另起爐灶來修,甚至還要肅清聞思過程中產生的種種文字障礙,這簡直是侮辱智商啊!即使佛法的修行要打破什麼,要放下什麼,也都是在聞思中就已經開始破拆了。佛陀的言教像利劍一樣挖我們心頭的顛倒執著,絕不是在聞思時候塞進來一堆概念執著,再讓我們在修的時候,一個一個扔掉。

所以,學佛從聞思開始,聞思從好好說話、好好思考開始!不要看不起正常的說話邏輯,用顛三倒四的話只能麻痺自己,根本逃不出這個邏輯思維的牢籠,反倒消磨了思維中僅有的一點鋒芒。佛陀也是用正常的人類語言,指示給我們修行的道路,好好學習就好了,少動歪腦筋吧。大家想想,心智清醒狀態之下,思維都轉不過去的彎,都邁不過去的坎,你指望通過感應、通靈、見本尊、唸咒語、鬥機鋒、打啞謎?就差抽大麻、遭雷劈了。

那麼現在我們問,如何修行?

我認為,可以通俗地總結成一句話,成體系地、專注地、確定地、反覆地,進行理論思維推演。

首先,為什麼是“理論思維推演”?以前說過,能修的也只有一個思維的心而已,華山自古一條道!心是行為的驅動,所有的行持,都要作用於心才算數,你炒股票,賠大發了,能算修佈施嗎?一個性冷淡的人,不行男女之事,能算修梵行嗎?節節肢解一個植物人的身體,他沒有反應,不生惱亂嗔恨,能算修忍辱嗎?

葉少勇:如何修行?

可能有人會說,我心裡明白就是做不到,那還是你的理論思維侷限在淺表,只是有了一點淺薄的認識,還是沒有推演通透,沒能影響到你的行動意志之心,或者說,還沒能制服懶惰之心,貪著之心,慳吝之心,還是心的問題。

把煩惱愚痴邪見比作一棵大樹的話,我們學習無我、學習空觀理論,是在挖根。而有些人是在削枝葉,看著很快,在相同時間內,他們都削得只剩下樹幹了,而我們的樹外表看起來還沒啥變化。但持久地看,他們到樹幹就削不動了,樹幹還會長出新的枝葉。而如果樹根挖空了,枝葉再多,也不怕了。所以,道理上明白,很難,一旦明白了,哪怕平時貫徹不下去,渾身臭毛病一時也改不掉,只要有一點明理而生的慚愧心,這一切都是時間問題,此生改不好還有來生,總會慢慢糾正過來,也比那些看起來仙風道骨、渾身靜穆的人,強多了。

然後我們再看,為什麼說“成體系地”。這是當前最缺乏的。如果沒有成體系的理論建構瞭然於心,不論多麼深刻洞見的佛教經典,分分鐘讓你解讀成心靈雞湯。現在網上討論佛法很熱,低級一點就是扯皮謾罵,好一點的知道讀點書,但往往是尋章摘句,為各自的執著找藉口,都是浪費口舌。不把佛教的理論體系框架捋清楚,那些佛言祖語就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怎麼說怎麼是。難怪佛學現在都變成成功學了。這點我深有體會,早年讀龍樹的《中論頌》,也覺得非常好,也很暢快,可是現在想起來,那時不論讀多少遍,根本不理解啊!滿腦子裝得都是相似法,為什麼?體系沒有建立,沒有打通。體系是一張網,任何一個點拽出來,會把其他所有的東西都引拽出來,這點對觀修很重要。沒有體系,就等於是總在這張網上揪線頭,然後自己去另織一件毛衣。

葉少勇:如何修行?

下面再看“專注地”。不專注不能保證行持的質量,這就需要定力。這種定力包括但不僅限於打坐禪修,打坐不觀正見,修外道四禪八定,也是白費。

再往後,“確定地”,就是勝解,就是明理之後的毫不疑慮,這就更難了,現在很多人標榜自己毫不懷疑,不過是缺心眼好騙而已,過來個氣功大師表演一下,他也毫不懷疑。所謂勝解,不是實心眼子,得經過反覆徹底的懷疑,把所有懷疑的疙瘩都解開,才算勝解。這個是定力的升級,很不容易。

最後“反覆地”,就是一個正念接一個正念,反覆不停,這就更難了,我們能堅持幾分鐘觀空,中間不被其他念頭打斷,算不錯了。

上面說的這些,其實很不容易做到,但可以作為我們的目標,踏踏實實慢慢幹吧,別總問:某某人證空性了沒有?或者說,某某大師是實證空性的人,他說的一定不會錯……“證”字可不是隨便用的。現在動不動就說實修實證的人,可以說是篡改了佛法的修行階位體系。修行的階次,先是資糧位,然後是加行位,也就是加功用行、努力的意思,歷代祖師大德頂多也就到這裡,然後是見道,龍樹也才到了這裡。很多人把“見道”理解為證見了聖道,其實是誤解,見道就是見之道,就是在見上走的道,只有16個剎那,獲得見解的提升,見道之後是修道,也就是修行的道路,這時才真正開始修,前面的加行道,都是在為見解的提升做努力,而再往前的資糧道,只不過是為見解的提升積聚資糧而已,例如消除錯誤見解等等。

葉少勇:如何修行?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也是能做的,就是成體系地思維。體系,就大乘佛教來說,首先就在龍樹、無著、世親的論裡,光讀佛經都不成的。明白體系、基本認同之後,艱難的旅程才剛剛開始。怎麼做到專注、確定、反覆不斷?需要讓心徹底服帖,這就要調動一切資源,所謂一切資源,就是六度:要用佈施對治對“我”的貪心,用持戒對治對被我見牽引的習慣,用忍辱消磨對“我”的感受,用精進對治懈怠,用禪定集中心力摒除我見雜念,用般若智慧照見人法皆空,這些其實也都是在心上用功。

這樣用六度去扶持解悟,然後呢,然後就是見道位了,其實修道位也是這些工作,一路直到成佛。當然,說得簡單,過程很漫長,但從“人空法空”點破的那一刻起,不管多遙遠,都是有限遠了。

點擊“瞭解更多”,收聽收看精品佛學課程

葉少勇:如何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