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教研教学升级?

如何让你的教研教学升级?

一个优秀的教辅机构离不开整个运营流程的优化和科学化,但决定教辅机构生命长度的因素仍然是机构的教学实力。

一个没有过硬教学实力的机构,是无法在教辅行业内长远发展的。

我们也都知道教研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像近几年各地高考政策在改革,相应的我们的教研也需要进行调整。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或是教学技巧相应地也需要进行变化。

时代在发展,我们机构的教研教学水平也需要跟着进行教学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机构生命长度再次延长。

那么今天我们就想和大家简答探讨一下关于如何升级我们机构的教研教学水平。欢迎大家与我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分析教研实况

搭建先分析一下自己的机构的实际情况。

你的机构的教研做得怎么样?你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资源在教研上面?还是,你从来都没有规范过你的机构的教研,只是借鉴其他机构?

当你确定了你的机构的教研现状之后,我们就要想办法加大教研的力度,或是说把你的教研“从无到有”建立起来。

固定教研时间

比如,我们可以在每周都拿出固定的1-2天用于教学教研,针对上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下阶段的教学进行计划,不断记录、不断反复,逐渐形成并完善属于自己机构独特的《标准化教学手册》。

不少中小型的机构没有自己的《标准化教学手册》的,我们建议可以把这个内容作为学校走出标准化的第一步来实施。

针对性收集学员反馈意见

大部分的机构在这一步都是流于形式的搜集学员意见,这样搜集过来的意见其实并没有太高地参考价值。

所以,在这一块,我们要设计针对性更强的问卷或是其他形式的意见收集方式。这样,我们既可以了解到学员的真实想法,意见的收集过程也是很好的家校沟通方式,可以很好的提升学员及家长的客户满意度。

多参与学习

对于很多中小机构而言,自身的资源本来就不够多,再闭门造车地进行教学和教研,难免变成了“自娱自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对任课老师的额外负担,结果还得不到想要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多走出去、多学习,参与相关的研讨会或是其他类型的沟通交流,这样我们的机构才能更好地进行该模块的深入与教研。

用更好的方法进行磨课

磨课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于更有效更优质地进行磨课的问题,我们有机会将在之后的文章中与大家详细解析,大家可以持续留意我们的文章内容。

充分利用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想要使用更好的方法磨课,就要学会使用工具。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和工具,当然也适用于教培行业,比如以下几点:

  • 善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个很好用的整理思路的工具,举个例子,对于需要面对很多不同学生的老师们来说就可以通过这个工具来完成对学生的课程安排和计划。

也可以用来分析当天的教学内容中,分几个模块?每个模块讲几个内容?那个内容讲哪些案例?一张图,可以表达的非常清楚,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将课程的共性部分进行约束。

  • 设置数字化的KPI进行考核

课程研发好了、课件做好了,接下来怎么去考核这些东西呢?

对于课上得好不好,大部分校长采用的方式是主观判断,这并没什么问题,但对于上课的老师来说,他的改进方向在哪里?可能就不好做详细解释了。

所以,我们给出的建议是,用数字来作为唯一的KPI,比如新东方提出的“每45分钟的笑声和掌声次数“就是要一个标准的数字化KPI。

PDCA,值得拥有

“计划——实施——检查——再次实施”,通过这种方法反复不断的磨课、反馈、再磨课、再反馈,提升老师的上课水平。

另外,还可以设置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比武、教学评估机制,要进行新教师的储备和培训,要做好人才梯度的培养,

不能让教学教研做完一轮就停滞不前。

关于教研教学的升级,其实是一个大的话题,很难用一两篇文章就能完全讲述清楚。我们将在未来的文章中继续与大家进行探讨。

最后,也许会有校长会提出来,我提供的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大校而不适用于小机构。

但是,所有的大机构都是从小做起,而大校之所以能做成现在大校,正是因为在小机构阶段做了更多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我们小机构和大校之间的差距。

踏实做好每一步,无论你是由大量资金作为后盾的机构,还是辛苦攒钱开办的中小机构,勤勤恳恳方是正道。做好每一步,把握好机会,你的机构必将壮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