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纽约时报》评选出的全球最值得一去的45个地方,莫干山位列第18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将莫干山称为“除了长城之外,15个必须要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莫干山上,人们在寻求一种绿色、时尚、潮流的生活方式......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莫干山素以“竹、泉、云”和“清、绿、凉、静”的环境著称,有“清凉世界”之美誉。与北戴河、庐山、鸡公山并称为我国四大避暑胜地。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莫干山海拔790米,树木繁茂竹林如海,山上温度要比山下的低6到7度,非常清新凉爽,七八月份是旅游度假的旺季。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中国人的记忆里,避暑一般是和皇家或达官显贵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清代的承德避暑山庄,每年夏季溽热到来之前,皇帝及其近臣就会从北京搬迁到承德。那座边地小城,顿时跃升为帝国夏都。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当莫干山与老外相遇,一种叫做“避暑”的休闲方式便在这里诞生了。莫干山作为中国最早的避暑地,让原本高高在上的避暑度假,由天潢贵胄普及到芸芸众生。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事情得从100多年前说起。那是中国门户开放的19世纪,中国沿海城市相继开埠,西方传教士为了传播上帝的福音,不辞辛苦地将足迹踏遍中国的各个角落,不少原本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好山好水被公诸于世,莫干山亦如是。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1892年,一个叫佛利甲的美国传教士沿着大运河游荡到莫干山一带,惊叹于莫干山“修篁遍地,清泉竞流,清凉幽静,”萌生了在这里建一个避暑地的念头,但由于山陡路险,未能如愿。不久,另外两个传教士到莫干山小住,并将其见闻刊发在上海的报纸上,从此莫干山在外国人中声名鹊起。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1896年,一个名叫白鼎的美国传教士雇请中国工匠,在山上修筑了一座形如中国农舍的茅草屋。别看这座茅草屋极其简陋,却是莫干山成为避暑地以及后来的度假地的标志,同时,还是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众多别墅的发轫。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由于交通不便,当时从上海到莫干山上需要长达7天的漫长行程,但自从白鼎的茅草屋落成以后,到山上买地造屋的外国人便如同过江之鲫。就在同一年,一座真正的西式别墅在山上落成,那就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贝勒别墅。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坐在这样的老别墅里,很自然地想起王维曾书写过的超妙意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从白鼎建造茅草屋开始,二三十年间,外国人在莫干山建造的别墅达150余座,此外还有游泳池、网球场和教堂之类的公共建筑。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非常有意思的是,修建这些别墅的原材料,大多是从上海,甚至英国或美国运来。这些别墅的主人之所以不远万里地运送原材料,是因为他们刻意要在钟爱的避暑地,用原汁原味的建筑,还原远隔重洋的故乡的生活。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山上别墅星罗棋布,民国时期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都有公馆,解放前蒋介石三上莫干山,在武陵村有官邸。解放后,1954年毛主席在制订我国第一部宪法时也住在莫干山126别墅。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2007年,在上海从事媒体工作的南非人高天成(中文名),骑车游莫干山,不慎迷路,来到山脚的劳岭村三九坞,被淳朴的村风民情、绝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文化气息、未经雕饰的原生态感染,返回上海不久,他再次来到这里,开启了他人生中的另一种生活:开办“洋家乐”。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莫干山的“洋家乐”,中西合璧、新旧搭配,远离都市、回归乡野、抬头蓝天、开门见山,闲庭散步优雅的放松心情,这对一直居住在大都市的市民,自然充满了莫大的吸引力。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莫干山“洋家乐”已接待全国500多个城市,70多个国家的游客,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洋家乐”一房难求。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2011年,莫干山裸心谷诞生后,裸心谷已成为奢华与杰出服务度假村的最佳代名词。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春天的时候,作者有幸前去莫干山学习考察,通过和拉费尔花园钱总的交流,受益匪浅。这几年莫干山民宿的强势崛起,传递出的健康时尚休闲观,是受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中国最美避暑胜地莫干山“洋味”十足……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及文字来自网络,如有原创申明,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对稿件作出处理,感谢对云尚名人的关注,支持原创、尊重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