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運動爲什麼會逐漸衰落?

珵素

每當遇到大的足球賽事,中國人就會想起來這麼一件事:中國是足球的起源地,如果古人能夠將這項運動堅持下來的話,現在中國的足球該有多強?

足球最早在中國出現,這一點似乎不需要懷疑。不過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現代足球,現代足球最早出現在英國,比賽規則也是在西方逐漸形成的。鑑於現代足球與中國的蹴鞠之間巨大的差異,中國的蹴鞠運動即便沒有在明清時期衰落,估計也不會讓國人更容易地學好現代足球。不過有一個問題終究需要一個答案:蹴鞠運動為什麼會逐漸衰落呢?

蹴鞠據說是黃帝發明的,用於軍中練武。不過這只是西漢劉向的猜測,完全沒有證據,甚至劉向本人都未必相信。也有學者主張蹴鞠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現在來看,可能是一些人對甲骨文中的一些字的解讀出現了錯誤。

蹴鞠運動為什麼會逐漸衰落?

蹴鞠究竟發明於什麼時候,至今難以確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戰國時期,蹴鞠就已經是齊國臨淄的百姓所熱衷的一項運動,當時被稱為“踏鞠”。到西漢時,蹴鞠這項運動就更火了,據說劉邦的父親就是蹴鞠愛好者。

漢朝時,蹴鞠比賽已經有了一系列規則,包括比賽方式、比賽場地的設置,甚至對比賽裁判也有一定的要求。從有限的資料看,當時蹴鞠比賽的得勝方式與現代足球有一些相似,但雙方究竟如何比賽,我們還是無從得知。

蹴鞠比賽對參賽者的身體素質、規則意識、競爭意識以及攻守意識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蹴鞠比賽就逐漸引起了軍方的注意。古時軍隊中經常舉行蹴鞠比賽,藉此練兵。戰士們也喜愛蹴鞠,在士氣低落的時候舉辦一場蹴鞠比賽,能夠有效地提高士氣。蹴鞠作為軍隊的練兵項目,保持了很長時間,以至於不少人都認為蹴鞠原本就是用來練兵的。但從古人的記載看,蹴鞠在當時是一種極為流行的運動項目,練兵未必是它的主要作用。

蹴鞠運動為什麼會逐漸衰落?

蹴鞠比賽的對抗性強,也最受大家喜愛。但蹴鞠比賽對場地、人員的要求較高,因此並不是隨時都能進行。更多的時候,是三五個人聚在一起玩。水平高的人能夠拿蹴鞠完成一些難度較高的動作,這些動作極具觀賞性與娛樂性,深受當時人們的喜愛。最關鍵的是,這種非對抗性的蹴鞠表演對參與者及場地的要求不那麼苛刻,因此流傳極廣。

到唐宋時期,對抗性的蹴鞠比賽依舊存在,但熱度已經不及以往,相反具有表演性質的蹴鞠運動成了人們的最愛。上至百官,下到百姓,人人都能夠參與。當時的蹴鞠比賽方式很多,比如比賽踢高,比如眾人圍在一起顛球、傳球,將蹴鞠落在地上的算負。

競技性的蹴鞠比賽也加入了不少觀賞的成分。當時的蹴鞠比賽和現在的足球比賽完全不同。比賽場地中間立兩根竹竿,竹竿上接上網,網的上部留一個大小合適的洞。比賽雙方站在網的兩側,一方持球不讓球落地,最終將球傳給主將,由主將將球從網洞中踢到對面,對面選手接過球傳遞數次,再將球踢回去。比賽過程中,將球打在地上或者未能將球從網洞中傳給對面的隊伍算負。這種比賽避免了雙方隊員的直接對抗,競技性不足,不過觀賞性提高了不少。

蹴鞠運動為什麼會逐漸衰落?

唐宋時期這種觀賞性的蹴鞠運動十分流行,一些喜愛蹴鞠的官宦人家也喜歡招納一些蹴鞠高手,一些人就瞅準機會投其所好。靠踢蹴鞠謀得官職,並不是小說作者的想象,而是宋朝時存在的真實現象。

到了明朝,蹴鞠的地位逐漸下降。先是朱元璋廢棄了已經喪失了對抗性的蹴鞠比賽,下令軍隊不允許再拿蹴鞠練兵。之後,士人、官員也不再熱衷蹴鞠,視蹴鞠為下層人的運動。蹴鞠地位的下降,主要是因為明朝之後,知識分子認為蹴鞠這種娛樂方式與理學觀念不符,因此不像唐宋時期的文人那樣喜愛蹴鞠。其次,軍隊不再拿蹴鞠練兵,勢必會降低蹴鞠的號召力。再者,到明清時期,人們的娛樂方式很多,可供選擇的不只蹴鞠一種。最後,喪失了對抗性的蹴鞠更像是一種表演,擅長這種蹴鞠的往往是女子與少年,而明清時期,普通女子最多在後宅中自娛自樂,怎麼可能出門與旁人比賽?缺少了參與者,蹴鞠也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