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 傳統瑞獸 西狩獲麟 孔子降生 巨野麒麟文化之鄉 一起了解


麒麟: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飾物和擺件用於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

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於一體;尾巴毛狀像龍尾,有一角帶肉。但據說麒麟的身體像麝鹿,它被古人視為神寵、仁寵。

目前被公認的“麒麟正脈”為姬氏,即周天子一脈。 這一脈起源於黃帝,傳說黃帝祖神為應龍,麒麟為應龍之後。 所以麒麟正脈是黃帝軒轅氏的主要分支。

山東一些地方還有一種祈子的方式,是由不育婦女扶著載有小孩的紙紮麒麟在庭院或堂屋裡轉一圈,亦有人將彩繡繫於麟角,以求麒麟送子。

鉅野百姓對麒麟情有獨鍾,在鉅野,關於麒麟的民俗遺蹟比比皆是。描寫麒麟的詩詞歌賦、描繪麒麟的書法繪畫、紀念麒麟的雕塑碑刻在鉅野民間不勝枚舉。鉅野歷代以麟為名的人和事物也數不勝數。2007年,鉅野被命名為中國麒麟文化之鄉,為鉅野開發麒麟文化迎來了契機。

1.梁山好漢盧俊義,綽號“河北玉麒麟”。 2.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藝名“麒麟童”。 3.三國人物姜維,字伯約,號“麒麟兒”。 4.霹靂布袋戲人物素還真,化身天海·麒麟星。 5.琅琊榜人物梅長蘇,被稱為“麒麟才子”。 、……


“西狩獲麟”:發生在春秋末期魯國西境大野澤。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首先見於戰國成書的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春秋》。戰國史學家公羊高撰寫的《公羊傳》和穀梁赤撰寫的《穀梁傳》,也都記載了這方面的內容。 歡迎關注“書中騎士”瞭解更多歷史文化旅遊美食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