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生活中书法的收藏价值与观赏价值,远远大于其实用性。这是源于当今社会,对于文字我们更多的采用的是键盘的输入,很少有人提笔书写,至于书法那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一封毛笔入学通知书,如果你的孩子收到一封毛笔入学通知书,那么你会作何感想呢,是不是一时间没有了思绪。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近日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的一年级同学,都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毛笔录取通知书。

那这封通知书又是从何而来呢?

这是实验小学的书法老师送给每个即将入学的新生的一份惊喜。毛笔手写竖式排版入学通知书,以断句形式呈现。称:“想给孩子们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录取通知书”。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这份特殊的见面礼,很快刷爆家长的朋友圈,不少外校家长也找她“求字”。更是有网友相约“一起重读小学”。

其实手写入学通知书的事情并不只有这一件哦。陕西师范大学的老教授们会为每年大一的新生书写每个人的名字。在今年这封通知书里的专业报道时间还有校训校风学风都是手写的。

陕西师范大学手写入学通知书已经持续了十二年,不过据说仅限本科学生哦!

陕西师大副校长党怀兴说:"坚持组织老教授毛笔手书录取通知书,既是学校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学校深厚人文底蕴和学术氛围的彰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重视汉字书写的意识和优良传统传递给学生,把汉字文化、书法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网络时代,这份抱朴守拙的态度,更透露出一种独具一格,不随波逐流的价值取向。年轻人拥有独立的头脑和自由的精神是多么重要,人云亦云不会成就独一无二的人生,坚定地追寻内心价值,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在性情和人格修为上不断塑造和升华,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时多几分审慎和清醒,多几分定力与毅力,就能一步一步开创人生的大视野与大格局。

除此之外,那份坚守传统文化的大情怀,同样令人感佩。

面对现在提笔忘字的年代,手写入取通知书显的意义非。此行此举,比墨色染人。

今日送给各位藏友一封书法学院入取通知书哦。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名称:信笺

释文:迳启者,本校因经费支绌商承,贵行自十三年十月份起,至本年十二月份止,计三个月,每月透支银四千五百元,共计一万三千五百元,正自十四年二月份起,每月由俄款库券项下按月扣还,至四月份止,计三个月本息扣清。此致,中国银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徐悲鸿。钦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朱)

徐悲鸿(1895年-1953年),我国艺术巨匠,同时也是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进入现代之时,徐悲鸿无疑是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扭转中国画抄袭、模仿、缺乏生活气息的萎靡颓风而大声疾呼,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汇到中国绘画之中,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由于他在绘画理论和实践上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在美术教育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他被国际评论誉为“中国近代绘画之父”。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以“盛产”文人、才子著称的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其父徐达章是当地知名画家,他精通诗文、书法、篆刻,尤擅绘画。徐悲鸿自幼随父习诗、书、画、印,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17岁的徐悲鸿已是宜兴知名的画家,在宜兴女子师范学校、彭城中学、始齐小学三校任图画教师。民国初年的上海,集中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十里洋场则为“西风东渐 ”提供了便捷。徐悲鸿到上海时,适逢“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上海“海派”艺术家队伍不断壮大,以康氏为代表的“崇碑派”书家的理论以及先驱们对传统书画艺术的改良、革新等,都对徐悲鸿的艺术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徐悲鸿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徐悲鸿的书法艺术风格受其师康氏影响很大,脱胎于魏碑,参以行书笔意,结体疏朗大方。其书与魏碑相比,不如魏碑凝重,当是其少年时学习赵孟頫书法所致。其书与康书相比,拂去了康书的霸悍之气,锋芒内敛,使作品气息归趋平淡冲和。其书与其他画家书相比,几乎没有画家们惯用的墨色的强烈变化,在字的结体上、节奏上也没有太大的夸张变形和起伏,在线条的质感上则非常内敛和纯净,没有大多写碑人的绞转笔法所带来的毛涩感和挣扎感。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按照心性自然、轻松的写来,一派文人不经意的散淡和儒雅,极富书卷气。 欣赏他的书法,如晤高士,乍见平常,愈后则回味无穷。

信札中结体宽博而修长,劲键而洒脱,豪迈而内敛,铿锵浑穆又烂漫天真,古拙雄强又质朴灵动,力透纸背又飘逸飞动,悍野铁骑又顾盼有情,跌宕欹侧又静若秋水,点化放逸又内紧遒丽。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名称:书法

释文: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装裱:立轴 款识:秀泉同志正腕,沙孟海年八十七钦印:沙孟海印(白) 赏析: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出生于名医书香之家,幼承庭训,早习篆刻,就读于慈溪锦堂学校,毕业于浙东第四师范学校。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印学史》、《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真行草书集》等。是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之一。

幼承庭训,爱好古文字、金石、书法、篆刻。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拜冯君木学诗文,1929年到中山大学预科任教。承碑学流风,得吴昌硕指授。拜赵叔孺等学习书法、篆刻、金石学。又结识况惠风、朱疆村、章太炎、康有为、马一浮等耆宿,请业问疑。取法广泛,凡魏晋南北朝、唐宋以下之碑帖皆悉心研习。擅长书法、篆刻,兼治古文字学、金石学。能四体,尤擅行草,气势磅礡,博大雄深,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书风。曾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南京中央大学秘书。1949后曾任浙江大学、杭州大学中文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生前为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政协委员、文联委员、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委、民盟浙江省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五十岁以前广涉篆、隶、真、行、草各体,晚年尤精于草书,所作参合锺、索、欧、颜诸家,雄健豪放,气酣势疾,韵味沉厚,结体紧密而神彩飞扬,自成风格,全国名胜古迹多有其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治印取朴拙一路,不专师一家一法,形成古拙苍劲的自家面目。精于书法印学的理论研究,造诣极高,弛誉海内外,巍然一代宗师。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名称:书法

立轴释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款识:秀泉同志正之,壬戌十月陆俨少书。钦印:俨少(白)、宛若(朱) 赏析:

陆俨少,1909.6.26–1993.10,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原名冈祖,乳名姬、骥,学名同祖。又名砥,字宛若。斋号万安草堂、穆如馆、就新居、自爱庐、晚晴轩等。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1956年,任上海爱画院画师,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在此期间,个人风格得以发展,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他的作品种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又创“墨块”法,以浓墨积点成块。陆俨少先生的笔下功夫,旷世罕见,游历山水,从不苦做速写记录,他说:“我外出游历……只用眼睛看……要得山川神气,并记在胸。”他作画无论多大尺幅,也从不起草稿,提笔就来,如唐代吴道子对玄宗所言:“臣无粉本,但墨积于心也!”他作画用一枝笔,从头到尾,中间不换笔,他的技法“近乎道矣”,全靠对毛笔天人合一式的神化般使用。陆俨少先生历任第六届、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同时还是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提出了“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注重提高学生全面修养的独到见解。此幅用笔如刀,沉者痛快,起倒提按,极其变化。正锋侧锋兼用笔尖笔肚、笔根齐举,八面出锋,把毛笔柔软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用笔没有一般书法家的谨慎,而是比较放纵,随笔所之,无所羁绊,多了一-些任性,这样也自然产生了笔底生奇、生趣的效果。结字出乎意外,不蹈成规,依势就形,大小、正欹等极尽变化,多有意态,又能归于自然。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带着墨香的通知书,你喜欢吗?

尺寸:27.5*18

装裱:镜框

钦印:弘一(朱) 赏析: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此幅作品的用笔圆润,结体瘦长,章法疏阔,毫无纵横奇崛之气和剑拔弩张之势。作品中蕴含了浓厚的佛学美学思想,是佛教精神和书法抽象美形式的有机结合。给人一种宁静、空灵之美,展现了一个大彻大悟的佛陀世界,折射出灿烂的佛教美学思想。

今日这些书法大师之作,是送给各位藏友的一封书法入学通知书,也是一份拍卖会邀请函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多提笔写字,笔墨纸砚,传承文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