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暴走漫畫首部電影即將上映 初次跨界的它如何找到走出「迷霧」的路徑

今年是暴走漫畫成立的第十年,它推出了首部原創動漫院線電影《暴走吧!失憶超人》。


據瞭解,這部由暴走影業製片,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暴走影業有限公司出品,阿里影業負責國內發行的動畫電影將於今年暑期登陸國內各大院線,並將走出國門實現全球發行。目前,這部電影已被Netflix以3000萬美元買下海外發行權。這也是今年戛納目前最大金額的交易之一。


晟道投資於2016年對暴走漫畫進行了投資。


無需多言,暴漫粉絲們對這部電影的高度期待值,然而在暴漫首次跨界做電影這件事上,走了很多彎路,甚至一度迷失。它是怎麼覆盤的、又是怎麼找回自己的節奏的?以下請看36氪對暴走漫畫的專訪。

今年是「暴走漫畫」成立的第十年。

從四格漫畫、暴走表情,到集合了影視、綜藝製作、自媒體矩陣的傳媒公司,暴走漫畫(以下簡稱“暴漫”)正一步步嘗試突破原有的業務邊界。而今年,將會是他們的關鍵一年 —— 因為他們即將推出一部動漫院線電影,為此暴漫已經籌備了 7 年時間。

专访|暴走漫画首部电影即将上映 初次跨界的它如何找到走出“迷雾”的路径

據36氪瞭解,該影片名為《暴走吧!失憶超人》,製作已接近尾聲,影片獲得了萬達和阿里的投資,並由兩大巨頭聯合操盤國內發行。昨日有外媒爆出電影(英文名:Next Gen)海外發行權被流媒體巨頭 Netflix 以 3000 萬美元(約 1.8 億人民幣)購得,影片將於今年暑期上映。

专访|暴走漫画首部电影即将上映 初次跨界的它如何找到走出“迷雾”的路径

影片講述了拯救人類的新型機器人 7723 和小叛逆少女蘇小麥之間的友誼和劫難。7723 每隔數十小時,便會因為內存限制而必須刪除部分記憶。而那些不能遺忘的記憶(關於蘇小麥),便是他要誓死守護的。

聯想到 2017 年《暴走大事件》全網下架整改,網生內容生存環境嚴酷,暴漫是否想借動畫電影突破瓶頸?為什麼籌備製作花了 7 年之久?其中是否有過彷徨和迷失?帶著這些疑問,36氪採訪到了暴走漫畫 CEO 任劍。

36氪:對外信息顯示你們 2015 年成立了暴漫影業,那時就有拍動漫電影的想法?

任劍:在 2012 年,我們的漫畫社區有一篇非常感人、數據很好的條漫作品,講的是一個只有 72 小時記憶的機器人如何抵禦壞蛋、保護一個小女孩的故事。閱讀量和口碑是當年最好的一篇,有一千多萬點擊,頂埋比也異常高,有 98%(說明很多人喜歡)。

我們當時就有點異想天開的說,不如把它拍成動畫片吧。

36氪:為什麼說「異想天開」?

任劍:早期我們完全低估了這件事的難度係數,缺乏對電影的敬畏心。以為不就個劇本麼,我們做網絡節目的團隊分分鐘能改編出來。不就個動畫片麼,我們自己就能做。然後,是接連而來的坑。

劇本改到了 2013 年,發現完全不行。全公司都對這部電影抱有很大期待,但第一次開完讀本會,所有人都「沉默」了,然後當場撕了劇本,從頭再來。

就像電影導演很難當動畫導演,或者電視劇編劇很難寫出優秀的電影劇本,這個行業分工非常細,而我們完全是個門外漢。

36氪:所以,7 年來你們都做了些什麼?

任劍:這幾年,說實話我們經歷了好幾次推倒重來。有一段時間,我們極度自信,誰的建議都不聽,結果內部測試,反饋非常糟糕。有段時間,我們又極度不自信,誰的話都都聽,結果還是不行。

從一篇漫畫,到一個支撐 90 分鐘的電影劇本,轉換非常之難,編劇方式、轉換技巧、製作環節都有它的產業和規則,更別提還要挑戰動畫製作了。

我們邀請了不少編劇、動畫導演、製片人來幫我們診斷、參謀。也聽取他們的意見,有陣子為了改成全年齡段適合的內容、爭取最大人群覆蓋,甚至把「記憶刪除」的故事內核改沒了,但故事已經不是我們最開始心動的樣子,不得不推倒重來。

专访|暴走漫画首部电影即将上映 初次跨界的它如何找到走出“迷雾”的路径

進入動畫製作階段,又是一系列的坑。2014 年劇本基本定稿後,我們走訪了四五十家國動畫電影製作公司,發現製作能力強的公司都在做自己的原創動漫了。他們肯定會拿最好的資源做自己的IP,我們很不放心交給別人做,也不希望它成為別人一個普通的外包訂單,所以 2015 年我們有了「暴漫影業」。

然後就是人才問題。團隊幾番流動,每吸納進十幾個人最後留下的就一兩個,但就是這樣沉澱下來的十幾個核心成員,以及沉澱下來的內容,變成了這部影片。

36氪:反反覆覆這麼長時間,在動畫電影製作過程中,你們迷失過麼?

任劍:不可否認,“迷失”是真實存在的。

過去7年時間,常有種「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感覺。你會催眠自己,它在越來越好,但其實,它只是相對於之前的版本在變好,好的絕對值在哪?它比起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平均值,有沒有更好一些?它有沒有打動我?我們已經失去了評判依據。

但好在最後找到了一種很互聯網的方法,幫助我們找回座標。我們全網有 2 億多粉絲,包括我們 5800 萬粉絲的 APP 現在還有百萬級日活。怎麼充分運用這些粉絲的被動數據(相對調查問卷、評論這種主動數據而言)?

我們會篩選分析用戶的「被動數據」,嘗試將部分橋段、情緒、語言改編成各種形式,比如漫畫、段子、表演等,添加在我們不同媒介形式的自媒體中,來試探用戶的反應,通過轉發、點贊、滑屏速度等數據反覆修改劇本。同時把同一個劇情做出 A 版本、B 版本,看哪一個版本數據效果更好。這個內容,和用戶提供的其他內容比起來,哪一個更好等等。

36氪:做動畫電影過程中,最深的感觸是什麼?

任劍:動畫非常考驗人的耐力和預判。真人電影,拍攝起來還有商量的餘地,多拍幾個動作表情、幾個景別,幾乎不影響時間和預算,後期剪輯還能重構調整。但動畫不一樣,2015 年劇本確定、開始製作了,就基本定型了。模型做出來就不能變了,故事是怎樣的,多一個動作、多幾幀都是巨大的開銷。

我們的導演為了控制預算,練出了火眼精睛。編劇說改一句「從槍林彈雨中衝了出來」,導演說劃掉、劃掉,一個「槍林彈雨」得建模多少個子彈、碎片,得加多少幀、渲染多少東西,這一個詞幾百萬就沒了。

回看影片,我們當然也有遺憾,多想說當時我們應該這麼寫、這麼改一下多好,但再改可能又是一年時間、又是幾千萬進去了。這個行業就是這樣,藝術沒有完美,而完美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36氪:做3D動畫電影,和你們之前做的事情完全是兩套產品,你們怎麼應對?

任劍:之前也做過動畫,都是 flash 動畫、二維動畫,它和三維動畫完全不同。但歸根結底,它們之間有兩套東西是通的——編劇,寫能直擊觀眾內心情緒的故事內核;以及剛才提到的互聯網,我們積累了這麼多互聯網渠道、運營經驗和粉絲,如何運用好互聯網去 get 到粉絲的興奮點。

36氪:初次跨界,意味著風險極大,你們怎麼降低風險?

任劍:我們主要是從團隊組織機制上抵充市場風險。現在的製作團隊是項目制的,當然核心的總監級別主創團隊是固定的自己的團隊,來嚴格驗收、控制預算。

在意識到電影需要不同的專業人才配合後,我們也自建了電影生產線,成立了子公司招募動畫製作團隊、還收購了一家動畫製作軟件公司來保證影片效果。

如果這一次做成了,票房大賣,會投入下一部動畫電影製作中。因為我們平臺的UGC,每年都會出產非常優質的內容,經過第一次磨合,轉化效率會加快。但如果這次萬一失利了,我們就得停下來,反思一下問題出在哪了。解決好,我們再上路。

最後,問及對這部電影的市場預期,任劍表示,完全不敢預期,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起伏實在太大了。這部片子不論好壞,算是給團隊、給粉絲們十週年的一個小結吧。

但在36氪分析看來,這部影片應當是暴走漫畫突破原有破業務邊界、打破增量天花板,跨向下一個生命週期的節點。

在暴漫的設想中,如果這部影片市場反饋良好,未來「失憶超人」這個 IP,將客串公司的其他節目、線下活動、影片等,延續生命力。未來整個 IP 矩陣也許會越來越大,最終 IP 的力量會高於內容的力量,形成暴漫的宇宙和世界觀,打通漫畫、動畫、真人的次元。

除了暴漫,其實國產動畫電影市場,此前還有一個“門外人”前土豆網創始人兼 CEO 王微,試圖帶著「追光動畫」來叩響大門。但三戰三敗,最新一部影片《貓與桃花源》,票房慘淡不及成本的 7500 萬元的一半。

從暴走漫畫母體中脫胎而來的「失憶超人」,能有更好的市場表現麼?

专访|暴走漫画首部电影即将上映 初次跨界的它如何找到走出“迷雾”的路径

十年來,暴走漫畫相繼孵化了王尼瑪、張全蛋、紅鼻子節、悲傷蛙佩佩等 IP,旗下綜藝《暴走大事件》、《暴走看啥片》等系列視頻節目,構建起了網生節目製作、發行的產品體系,這些資源前期已經隱性利用在了影片籌備製作中,預計在營銷、宣發過程中也會帶來一定優勢。

但是,且不說作為新手,暴走漫畫駕馭動畫題材的能力如何,國產動畫電影市場,一向艱難。據數娛夢工廠,2017 年動畫電影票房總量為 47.17 億元,較 2016 年同比下滑 32.7% 。國產電影總票房僅佔 28% 。這一串數字背後,其實拼的是電影工業化水平、內容製作能力,以及人才儲備、團隊組織結構等多方面的綜合實力。

在觀眾眼裡,沒有更好的國產影片,只有最好看的影片。而好看的電影,只有一個好的故事內核是不夠的。

做卓越企業善意的合作伙伴

晟道投資,是武漢當代集團旗下一支以新消費、TMT為投資方向,以PE為主、兼顧VC的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以“做卓越企業善意的合作伙伴”為願景,在產業端與資產端搭建資本的橋樑,撬動並實現1+1>2的產業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