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中大名鼎鼎的魯蘇戰區,爲何最終被明令撤銷?

抗戰時期,曾經成立過這麼兩個戰區,一個是冀察戰區,一個則是魯蘇戰區。這兩個戰區和其他幾個戰區,例如閻錫山的第二戰區,顧祝同的第三戰區,李宗仁的第五戰區等等,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這兩個戰區都是特設的游擊戰區,以游擊戰為主,基本上全境都在日軍的勢力範圍內活動。其中的魯蘇戰區,曾經牽制了10萬日軍,令其寢食難安。這個戰區是何時成立的,下轄哪些部隊,打過哪些有名的仗呢,最終為何又被撤銷呢?

抗戰中大名鼎鼎的魯蘇戰區,為何最終被明令撤銷?


戰區司令官:于學忠

1938年年底,國民政府軍委會決定成立魯蘇戰區,統一指揮山東和江蘇兩省境內的正規部隊和地方武裝。次年4月,這個戰區終於成立了,出身於東北軍的于學忠將軍和出身於中央軍旁系的韓德勤將軍分別擔任了戰區正副總司令。這個戰區下轄了這麼幾個部隊:第51軍,軍長牟中珩,東北軍;第57軍,軍長繆澄流,東北軍;第89軍,軍長李守維,這個軍由蘇北的一些保安團改編;海軍陸戰隊,司令官是沈鴻烈,來自於青島的東北海軍;新編第4師,師長吳化文,這個師由韓復榘集團軍一部改編而成。這些正規軍有7個師,10萬餘人。加上地方部隊,這個戰區大約有15萬人。至於當面的日軍,大約有10萬人。

抗戰中大名鼎鼎的魯蘇戰區,為何最終被明令撤銷?


戰區副司令官:韓德勤

按照軍委會的命令,這個戰區的主要任務是在魯南山區和蘇北地區建立遊擊根據地,發動當地的廣大軍民展開游擊戰,儘量牽制和消耗山東和蘇北境內的日軍,策應周邊的幾個戰區的作戰任務。根據這個命令,魯蘇戰區總部很快向麾下的每支部隊劃分了任務。魯南由沈鴻烈負責,由東北軍的幾個軍還有吳化文部駐防。蘇北則由韓德勤負責,指揮李守維的第89軍,還有新6旅和蘇北的一些保安部隊。很快,于學忠帶著東北軍的兩個軍來到了山東的沂水,在那裡設立了戰區總司令部,長期控制著方圓200多里的防區。至於韓德勤呢,基本上一直在蘇北地區作戰,和于學忠率領的主力沒有大的聯繫。也可以這麼說,蘇北和魯南的抗日隊伍,基本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

抗戰中大名鼎鼎的魯蘇戰區,為何最終被明令撤銷?

原山東省主席:沈鴻烈

先說說魯南方面的情況吧,以于學忠和沈鴻烈為主。話說于學忠剛剛率領東北軍的兩個軍來到魯南山區,就遭到了數萬日軍的圍攻。參戰部隊利用山區地形的掩護,還有當地軍民的支持,經過浴血奮戰終於粉碎了日軍的大掃蕩。但是這幾萬國軍也損失慘重,51軍的一位師長壯烈殉國。此後,這幾萬國軍長期牽制著不下6萬日軍,使得日軍不敢隨意調兵去其他戰場,大大減輕了正面戰場的壓力。當然,隨後的幾年裡,日軍向魯南的國軍發起了無數次掃蕩,無時無刻不在和國軍激戰。有數字顯示,魯南地區的這些部隊,前後殲滅日軍上萬人,還殲滅了數千偽軍。至於國軍呢,已經是損失過半,連戰區總司令于學忠都多次負過傷。

抗戰中大名鼎鼎的魯蘇戰區,為何最終被明令撤銷?


原89軍軍長:李守維

不過呢,魯南地區的國軍也差不多陷入了絕境。首先,東北軍內部,于學忠和沈鴻烈不和。其次,東北軍和吳化文的部隊不和。然後,正規軍和地方部隊不和。這些內部矛盾,使得魯南的國軍無法凝聚全力,甚至是各自為政,互不理睬。面臨日軍的掃蕩,有些部隊甚至是坐視友軍被圍攻,自己遇到日軍呢則迅速撤退,一味保存實力。另外,魯南地區本來就窮,加上大旱,國軍愈發缺乏糧食和藥品,很快造成了大量的非戰鬥減員,戰鬥力因此迅速下降。最後,魯南的國軍和進入山東的八路軍因為地盤的問題,很快翻臉。雙方曾經多次交火,矛盾日益突出。甚至,東北軍有一些部隊,在八路軍的影響下,很快投靠了八路軍。在這些背景下,魯南地區的國軍可以說是度日如年。

抗戰中大名鼎鼎的魯蘇戰區,為何最終被明令撤銷?


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周復,壯烈殉國

在這些背景下,魯南地區的一些官兵看不到希望,愈發悲觀和消極,甚至產生了逃避或者投敵的念頭。其中的新4師師長吳化文,因為屢屢遭到日軍的打擊,加上缺衣少食,甚至被東北軍排擠,一怒之下帶著上萬人當了漢奸。這一事件對於魯蘇戰區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比在戰場上打了一個大敗仗還慘。魯蘇戰區一直在努力淡化這一事件的不利影響,但是事與願違。很快,1943年6月,57軍的一個副師長叫榮子恆帶著2萬多人突然當了漢奸。經歷了這次打擊以後,魯蘇戰區幾乎一蹶不振,半年後被迫撤銷了編制。小編簡單評論下榮子恆的投敵原因,一是看不到希望,二是在內耗中受到排擠,三是受到吳化文的影響,四是被父親榮臻屢次勸說,意志開始動搖。

抗戰中大名鼎鼎的魯蘇戰區,為何最終被明令撤銷?


原51軍軍長:牟中珩

下邊說說韓德勤的蘇北方面,以韓德勤和李守維為主。魯蘇戰區成立的時候,韓德勤已經是江蘇省主席兼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不過韓德勤麾下,以地方部隊為主。即便是頭號主力第89軍,也是由保安團旅改編而成。韓德勤利用蘇北的水網這一地形和在蘇北老家的影響力,進行遊擊戰,趁機打擊敵人,最大限度保存自己的力量。所部雖然戰鬥力有限,但是也牽制了數萬日軍,並且在1939年的冬季,曾一度收復被佔領的江都、高郵。但是隨著新四軍來到蘇北以後,蘇北的國軍很快和新四軍爆發了衝突,雙方先後展開了數十次大小戰鬥。尤其是1940年年底,在黃橋韓德勤損失了主力1.1萬人,第89軍軍長李守維和獨立旅旅長翁達陣亡。此後,在日軍的屢次圍剿下,韓德勤的部隊只剩下了不到四個縣的防區。後來,韓德勤在日軍的追剿下,率部進入了新四軍的勢力範圍,幾乎是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了。

抗戰中大名鼎鼎的魯蘇戰區,為何最終被明令撤銷?


原魯蘇戰區新4師師長:吳化文,投敵賣國

為了影響,新四軍把韓德勤放了回去,並且交還了幾百名戰俘,還劃了一塊防區給韓德勤。就這樣,韓德勤憋屈地堅持到了1944年年底。所幸,再艱難的時候,他都沒有去當漢奸。不久,韓德勤奉命來到安徽,改任第三戰區副司令官。就這樣,魯蘇戰區的蘇北部分,差不多是名存實亡了。至於魯南的部隊,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擊,也待不下去了。1943年6月,蔣介石派出了李仙洲部來到魯南地區,支持于學忠的部隊。但是李仙洲很快被八路軍擊敗,損失5000多人,被迫撤走。此後,魯南的國軍再次遭到日軍的圍剿,幾乎全線崩潰。最後,殘部退出了山東,于學忠來到了重慶任職。就這樣,魯蘇戰區被撤銷了,就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