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陝州鑼鼓書,演繹人間悲與歡

"遇著黨的好政策,幸福生活樂無邊。苦幹實幹加巧幹,總有富裕的那一天……"8月6日上午,在三門峽市陝州區文廣新局表演大廳內,七八位民間藝人圍坐成半圓形,分別彈奏著四股弦、三絃、二胡、鑼鼓、箏等樂器,上演了一場極具地方特色的陝州鑼鼓書。尤其是擔任表演的縣級"非遺"傳承人秦仙綢,說一段、唱一段,然後敲一陣鑼鼓,或激昂或委婉,臺下聽眾們的心情也隨著情節和鼓聲跌宕起伏。

千年陝州鑼鼓書,演繹人間悲與歡

秦仙綢等人正在表演的這段陝州鑼鼓書名叫《兩口子吵架》,是一出反映時下脫貧攻堅好政策,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節目。這段鑼鼓書在8月3日晚舉行的第六屆河南曲藝牡丹獎全省曲藝大賽上,獲得了河南省曲藝最高獎"牡丹獎"。

"這是我市近年來首次參加河南省曲藝大賽,也是三門峽市曲藝家協會成立後首次參與的大型專業賽事。"陝州區"非遺"保護傳承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

千年陝州鑼鼓書,演繹人間悲與歡

據瞭解,陝州鑼鼓書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主要流行於河南陝州、靈寶、盧氏,山西芮城、平陸等地。表演為坐唱形式,開場前要先奏一陣開場鑼鼓,以營造氣氛,招徠聽眾,因此群眾稱其為"鑼鼓書"。由於這種藝術形式的主要演奏樂器為四股弦,又被稱為"四股弦書"。書班多為盲藝人,每個書班少則四五人,多則七八人,主唱者一人自唱、自拉、自打,操作多種樂器,被譽為中國的"架子鼓",是研究中國戲曲的活化石,目前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千年陝州鑼鼓書,演繹人間悲與歡

近年,陝州區十分注重"非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針對地方特色濃郁的陝州鑼鼓書,陝州區在原有傳統劇目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小姑賢》《四女拜壽》等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發展主題,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先後創作了《一起奔小康》《兩口子吵架》《陝州十碗席》等膾炙人口,突出新時代、新氣象的新作,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

千年陝州鑼鼓書,演繹人間悲與歡

"我們不僅在陝州區和三門峽全市範圍演出,還被邀請到西安、寧波、珠海等地演出,一年共計近200場,所到之處都深受歡迎。"陝州區"非遺"保護傳承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陝州鑼鼓書將繼續立足於陝州地區的厚重文化,紮根生活,紮根人民群眾,在堅守傳承的同時,注重創新,創造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讓更多的人瞭解、關注陝州乃至三門峽的厚重文化,為我市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作出貢獻。(文/圖 李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