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企業一年研發支出306億,但銷售費用高達1781億,究竟是什麼原因?

liujinda22


重銷售,輕研發,是中國醫藥企業的普遍問題。以A股上市公司為例,製藥企業的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25%,在所有行業當中居於首位。



這還只是一個行業的數據,如果要看具體的公司,那數據就可能可怕了,比如有的上市公司,銷售費用佔比(銷售費用/營業收入)竟然可以接近60%,如下表所示,步長製藥銷售費用佔比為59.77%,康弘藥業佔比45.83%,龍頭企業恆瑞醫藥佔比也高達37.5%。



西方國家的製藥企業主要做原研藥,會有很多的學術推廣活動,銷售費用其實也比較高;但中國醫藥企業大多數都是做仿製藥,只要能達到原研藥的一致性就可以了,不需要那麼多學術推廣活動(這些事情西方醫藥企業已經幫你做了),但很遺憾的是,中國的醫藥企業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佔總營收的比例,竟然比西方醫藥企業的比例高出了9個百分點(37% vs 28%)。


顯然,中國的醫藥企業極高的銷售費用,是不正常的。那這些錢究竟是怎麼被消耗了?


恆大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這上千億元的銷售費用,其中至少一半是給了醫生作為回扣(51.5%),有14.7%成為醫藥代表的提成,還有醫院相關負責人拿走了7.4%。不要看這些只是簡單的百分比數據,1%就代表18億元的消費費用(請注意,這只是A股上市醫藥企業的情況,還有其他地方上市的企業,還有其他未上市企業,這個數字可能要翻好幾倍),具體各個環節拿走了多少大家可以測算下,規模很大。



所以,問題當中的原因就算是解答了。至於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情況,那會是另外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這牽涉到醫生的收入構成(診療費低)、醫院對於處方藥的壟斷地位、醫藥招投標制度的設計等等。以後有機會再詳細闡述。


總之,羊毛出在羊身上,銷售費用最終都會轉化到藥價或者藥品的用量上,受損的是患者。但好的情況是,一些重大的改革措施已經付諸實踐,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一些常備藥在醫院比藥店還便宜,但這點進步還遠遠不夠。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