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時候,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華羅庚說:“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過去學過的小學算術、初中代數在腦子裡還有那麼多嗎?沒有那麼多了。因為我們理解了,會運用了,這就是說書變薄了。”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閱讀時要實現由多而雜到少而精的轉化。

閱讀的時候,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具體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力求理解

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後,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繫,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一節課文或一章內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文章有思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體現著作者的思路,遵循這一思路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可見理清思路對閱讀多麼重要。

在閱讀自然科學著作時,對書上提出的原理、規律、定律、公式,不僅要理解結論,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這些結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李政道博士說:“當讀完一段之後,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為什麼走不出來,別人為什麼走通了。”閱讀時,只記現成結論,而不考慮這些結論是怎麼得出來的,那麼思維能力就很難在閱讀中提高。

閱讀的時候,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要能提出問題

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一類是因為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有不懂的問題。中學生隨著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閱讀時發現第一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 一旦發現問題,再深入閱讀有關書籍,並且深入思考,收穫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

4、要獨立回憶,學會準確表達

閱讀後,要通過回憶再檢查一下閱讀的效果。對已經理解的內容要善於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來,寫在讀書筆記上,以備日後查用。錢偉長說過:一本書,只要清楚它的梗概,瞭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問題,先把最重要的東西學到手,然後回顧一下,看自己解決一些什麼問題,還有哪些沒有解決?對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最好用小本子記錄下來,以便以後解決

閱讀的時候,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綜上所述,閱讀時,要竭盡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寶石”,“引向深處”和“把書讀薄”,為此,就要勤于思考。 在閱讀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正抓住書中的精髓。

.............................................

國內最專業的快速閱讀記憶訓練平臺,快速閱讀、記憶力、注意力、思維、高效學習等方面的知識學習、能力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