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城裡靈應宮的來歷

泰安城裡靈應宮的來歷

話說在泰城西南角城隍廟附近的一座私塾裡,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先生每日教著二十來個學生讀書。就在這群學生當中,有一個叫蕭大亨的,眉清目秀、聰明伶俐。

有一天,蕭大亨和幾個同學到城隍廟中玩遊戲,無意間看到廟裡的城隍爺塑像威武嚴肅,突然靈機一動,拿出紙筆,隨手寫了一張紙條:“城隍城隍,跑到洛陽。當天不住,回到原處。”接著一抬手,就把紙條粘到了城隍爺塑像的腿上。

原來蕭大亨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他在凡間說句話對城隍來說,就如聖旨一般。紙條一貼,城隍爺就出發了,來回兩千多里地。一天一個來回,雖然是個神仙,那也是吃不消啊,只能去拜求蕭太亨的老師了。這天夜裡,私塾老先生便夢見城隍爺來給自己求情。醒來後,心中大體明白了幾分。次日一早,老先生就命蕭大亨去城隍廟扯掉了所寫的字條。

果然,十年寒窗的苦讀,蕭大亨初次進京應試便金榜題名,中了狀元。後來,又當上了兵部和刑部兩部的尚書,為老百姓辦了很多好事。蕭大亨感念恩師栽培,於是就重建了當年的那座破舊的小城隍廟,建起了一座靈應宮。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年,這座靈應宮又成了泰山老奶奶的下廟行宮,一直到現在依然是香火不斷。

泰安城裡靈應宮的來歷

泰安城裡靈應宮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