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強、敏感、易受傷、玻璃心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1

最近,我一個當教師的朋友跟我吐苦水,說他們班上有一個孩子非常難搞,名副其實的心理“瓷娃娃”。

原來,他班上有個孩子最近成績有所下降,他把他拉到辦公室,準備問下他最近的情況。結果他還沒問出口,就發現孩子的手一直抖個不停。

他跟孩子說不要緊張,成績下降也不用太擔心。結果話一出口,孩子就淚如雨下,哭的停不下來。

自尊心強、敏感、易受傷、玻璃心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搞得我這位朋友根本沒法深入溝通,還引得辦公室其他老師頻頻側目。

晚上,他給孩子父母打電話,電話剛接通,發現電話對面聲音不太對,好像有爭吵的聲音。

果不其然,電話裡,孩子父親跟我朋友說,母親正在嚴厲地教育孩子,“成績下降這麼多,真是讓您費心了,我們一定嚴厲地批評他,讓他再也不敢有下次。”孩子父親在電話裡這樣說道。

自尊心強、敏感、易受傷、玻璃心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第二天早上,朋友又把孩子拉到了辦公室,準備跟孩子暢談一番。

“昨天你哭了是不是因為回家會被爸媽批評,害怕才哭的?”

“不是,我哭是因為我覺得丟人,我的成績下降這麼多,我想死的心都有。我沒臉見您,所以昨天才沒忍住哭。”

我朋友聽到這句話愣住了,剛準備說話,孩子又說:“老師,我媽說哭也是件丟人的事,所以昨天我哭了也覺得特別丟人,但越覺得丟人越想哭,這樣就一直哭停不下來。說實話,今天我本來都不想來上學,我實在丟不起人了。”

自尊心強、敏感、易受傷、玻璃心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這是我最害怕碰到的一類學生。我把他們稱作‘心理瓷娃娃’。”朋友跟我在電話裡吐苦水。

這類孩子就像瓷娃娃一樣,無論你以怎樣的方式對待他,他總是會被傷害到,無論你對待他的方式多麼小心翼翼,他總是會把你的初心往不好的地方理解,然後承受著本不該有的傷害。

“說的好聽點,這種孩子自尊心強,說的不好聽,這孩子就是太玻璃心。”

2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對玻璃心的人總是不屑一顧,認為他們很作,經常無中生有沒事找事。

但其實玻璃心的人內心非常自卑,他們之所以 把所有的事情都往不好的方向理解,是因為他們從小經歷的都是不好的事,以至於他們到最後不再相信會有好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舉個栗子。

《甄嬛傳》中的安陵容是個人人痛恨的角色,尤其是對甄嬛,甄嬛待她如親生姐妹,而她最後卻和甄嬛反目成仇,害死了甄嬛的孩子,還害死了甄嬛的父親。

其實她的黑化是有跡可循的。

比如她在逼死餘氏後,準備和甄嬛邀功,結果在門外聽到甄嬛和沈眉莊說她心狠。

自尊心強、敏感、易受傷、玻璃心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還有皇上準備寵幸她,結果還是找了甄嬛侍寢。

在她出場時,其實她的命運就定下來了,出身卑微,母親又時常受欺負,導致她生性敏感多疑,即便甄嬛對她好,她也會把那份感情當作同情和施捨,而這樣的施捨只會讓她更加恨甄嬛。

自尊心強、敏感、易受傷、玻璃心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所以她自盡時,甄嬛也無奈地說道,她這一生也是可憐。

回到現在,其實安陵容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不少孩子在童年時都會產生自卑的情緒。尤其是90後和00後。

90後和00後這批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父母也很少會和他們交心。

《媽媽是超人3》裡面,安迪被問到過這樣一句話:

“爸爸媽媽平常工作忙沒時間陪你,你會感到孤單嗎?”

“不孤單,我習慣了。”

自尊心強、敏感、易受傷、玻璃心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父母在孩子童年往往會忽略孩子的感受,認為他們只是孩子,不懂事理,也不會有什麼想法,但孩子其實比父母想象的更成熟,更需要關愛。

那些玻璃心、敏感易受傷的孩子都是童年缺乏關愛的孩子,因為缺愛,所以更渴望得到關愛,對關愛更加珍惜,但同時對關愛也更加敏感,不會那麼輕易去相信別人。

所以會給我們造成很“作”的感覺。

3

每個孩子都是帶著自己的天生氣質來到這個世界的,有的向外奔放,有的偏內敏感……對於天生敏感的小朋友,面對陌生環境更容易產生畏懼,也看起來似乎更加的“玻璃心”。

作為爸爸媽媽,我們首先要有意識和能力去分辨自己的孩子天生是什麼樣的氣質,然後有針對性的跟孩子溝通和相處,對於天生敏感的孩子,《遊戲力》中的輕推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當孩子出現畏懼、退縮、哭鬧等狀況時,站在孩子身旁,不放棄也不強推,幫助孩子一點一點克服內心的障礙,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和反覆,但對於內向敏感的孩子來說,是比較有幫助的一種方式。

當然,關愛不是解決玻璃心的唯一辦法,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還會碰到一種孩子,不能受挫折,稍微受點挫折就會崩潰大哭,放棄努力。

自尊心強、敏感、易受傷、玻璃心的孩子該怎麼教育?

這種孩子接受的教育一般都是父母包辦,題目不會寫,父母來幫忙,手工不會做,父母來幫忙,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依賴心理,喪失了自己動手的能力了。

而當自己獨自面對問題時,沒辦法解決了,只能無力地大哭。

對於這種孩子,家長要給予足夠的耐心,我的一個朋友,每次他兒子因為一點事哭泣時,他不會立刻安慰他,幫他完成,而是讓他先哭一會,哭完了跟他說:

“哭完了,接著做吧。”

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徹底死心,不能再有指望,孩子一旦發現無路可退,只能靠自己時,才能爆發出自己的小宇宙,獲得真正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