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後湖新城生態建設水平,打造武漢城市生態新地標

武漢後湖位於武漢長江新區和黃陂區盤龍城開發區和橫店街之間,是武漢市大型湖泊之一。後湖水面約15000畝。歷史上後湖水域面積很大,可以抵達現在江岸區後湖一帶。後來隨著明朝袁公堤和清朝張公堤的修建,城市建設的發展,後湖水面逐漸縮小。現在後湖水域仍舊是府澴河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武漢市發展不可或缺的“府河明珠”。


全面提升後湖新城生態建設水平,打造武漢城市生態新地標

近年來,後湖周邊發展勢頭迅猛。商品房大量集中連片開發,常住人口急劇增加;工業、商貿業發展也初具規模。但是,周邊繁榮的背後也有隱憂。周邊企業的汙水偷排、沿湖生豬養殖威脅後湖的水質安全;因為沿湖休閒設施缺乏,新建小區十多萬居民雖然住在後湖邊,卻不能臨湖休閒、健身。全面整治後湖及其周邊環境,改善南部地區人居環境,成為武漢人民的急切希望;擦亮後湖名片,增強區域競爭力,建設產城融合的長江新城,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

全面提升後湖新城生態建設水平,打造武漢城市生態新地標

一、全面改善交通路網

儘早啟動騰龍大道建設。建議以城市主幹道,雙向六車道的標準規劃建設好這條道路,規劃好這條路與岱黃高速、川龍大道、四環線之間的平交或互通立交,力爭使騰龍大道成為一條著名的沿湖景觀大道。

做好四環線跨後湖段工程的配套。建議規劃該工程跨後湖兩端留有便捷進出口,提升與騰龍大道和川龍大道的交叉路口的交通通達程度;注意四環線周邊綠化。既要堅決防止借重大道路工程修建之際藉機填湖,也要防止工程完工後的渣土淤積湖水。

天河機場附近建設高鐵站,使該區域成為黃陂乃至武漢對外交通聯繫最為便捷的區域。應該注意機場交通中心與後湖水域規劃的一致性。

全面提升後湖新城生態建設水平,打造武漢城市生態新地標

二、以遏制汙染源為中心,全面整治水環境。

取締關停各類沿湖養殖企業。水環境整治必須著眼於遏制各類汙水直排。取締沿岸線的養殖企業,徹底斷絕養殖廢水對後湖的直排。環保部門加大這一區域的執法力度,確保所有工業廢水、生活汙水直接進入汙水收集管道處理。控制水面養殖。徹底撤掉圍網,降低水產養殖密度。條件成熟時,推動漁民轉產,恢復後湖漁業的自然生態。

三、以岸線整治為重點,擦亮後湖名片。

做好環湖景觀建設。儘早制定環湖周邊景觀發展規劃,美化沿湖環境。尤其要注意關鍵節點區域的特色規劃,合理佈局溼地公園、休閒廣場、綠道、餐飲設施、健身場館等,改善沿湖人居環境。全面清理侵佔岸線行為。嚴格按照湖泊保護三線,全面普查利用沿湖低窪地帶圍湖圈佔水面區域,查明這些區域是否屬於後湖範圍,堅決防止侵佔湖面牟利行為。做好岸線清淤,在部分湖域地段截彎取直,美化沿湖岸線作為重點工作,防止後續泥沙流入導致的水面萎縮和岸線變化。

全面提升後湖新城生態建設水平,打造武漢城市生態新地標

後湖大橋西面圍堰因修築後湖大橋而生,嚴重影響周邊視線,阻礙後湖水面一體化,將其拆除。嚴守規劃紅線,必須強力遏制違法填湖。

四、立足於宋家崗地區,整合盤龍城、漢口北、天河、橫店四大區域,整體謀劃後湖周邊建設。上世紀90年代的武漢城市總體規劃曾經把後湖周邊的宋家崗地區列為武漢市最重要科技城規劃建設。在盤龍城片區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率先引入類似於總部經濟區、黃陂創谷、軟件園區、服裝創意園區之類綠色無汙染的項目,帶動南部新城建設起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