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衆幣改:傳統企業湧向區塊鏈

零點的海底撈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一邊,員工正在為客人過生日,房間充滿歌聲和歡笑聲。而另一邊,正在進行一場只有三個人的會議,但聲音卻有蓋過隔壁之勢。

“革命前夜。”王旭用這個詞來形容正在進行中的這場會議。

講話的人是張強,一位做醫藥行業企業培訓的老闆,他正在激情澎湃地展示自己的區塊鏈創業想法:

“我們的優勢在於經過數年積累,已經擁有了十幾萬會員和上千家行業資源,一旦激勵他們用 token 來買課程並且激勵更多人在更多的應用場景中使用它,那麼 token 就會越來越有價值……“、“我們激勵不同應用場景接入,甚至最終可以用 token 去醫院看病……”、“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醫藥行業全球通用的經濟通證……”

他時而摩拳擦掌,時而靜默沉思,講到激動處,會從座位上跳起來,聲音完全蓋過了隔壁的鼓掌和歡笑聲。

坐旁邊的王旭受他情緒感染,不自主地身子前傾,使勁兒握住對方的手錶示認同:“我們這個有點像革命爆發之前的會議有沒有?”

另一位年輕的區塊鏈創業者雖被他們的誇張舉動惹地大笑,卻淡淡應道:“好是好,但不酷。”相比之下這位年輕創業者則想做一個有關創意協同的項目,用區塊鏈來改變人們創作的方式,聽起來真的很酷。

兩位 70 後和 80 後完全承認這位 90 後創業者對他們項目的評價。實際上像這樣 “不酷” 的項目正在從全國各處冒出來,它們不僅僅誕生於海底撈深夜飯桌前,還誕生在中關村創業咖啡館裡、配有黑皮沙發和木質茶具的辦公室裡,甚至機場長途電話中、五六線城市的政府機構中。這些項目始終圍繞著傳統企業或者實體經濟,即使它們跟最前沿的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掛鉤,但在年輕創業者眼中仍然是“土“的。

但這是實體企業家們在加密世界門前經過了一段不得而入的焦慮時光之後,終於拿到的入場券。這是他們重拾對這個世界的話語權的機會。

專門做鏈化諮詢服務的宏暢集團董事長武源文對 odaily 星球日報表示:“token 的價值只有擁有實體資產背書和使用場景才有價值,有些 90 後隨便搞個項目,發個幣出來融資都是扯淡。” 至此,話語權似乎又從之前萬眾矚目的年輕創業者手裡傳到了擁有資產和資源的年長者手中。這是題外話,最重要的是,傳統企業 token 化俗稱 “幣改” 會是區塊鏈未來的方向嗎?

帶著這個問題,Odaily 星球日報從幣改是怎麼來的,傳統企業為什麼要幣改,如何幣改,幣改面臨的瓶頸是什麼,這幾個角度來全面探討 “幣改” 這個話題,一起找出答案。

與此同時,在 7 月 5 日凌晨,張健與元道、孟巖經過一通電話會議之後,Fcoin 推出了 “幣改試驗區”,旨在推動已有的成熟產品或企業,經過通證化改造,完成“幣改” 及上幣交易。

在 Fcoin 的聲明中,主要面向 3 類項目:

  1. 大型互聯網平臺通證化轉型;
  2. 大型實體產業通證化轉型;
  3. 全球範圍內的通證經濟創新項目,特別是一帶一路全球數字經濟 + 通證項目,以及通證經濟全球基礎設施重大創新項目。

在此篩選條件下,目前已經有五六十家企業報名,但除此之外,那些不在篩選範圍內,佔絕大多數的企業難道就不行動了嗎?

至此 “幣改” 被推至風口浪尖,追捧者有,鞭笞者也有。

以孟巖、元道為首的通證理論派當然表示支持:“一場通證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改變傳統的利益分配格局、釋放人們的創新和協作熱情的實踐大潮正在席捲而來。”

以何一為首,身處市場之中的弄潮者則認為,幣改是不良資產的打包上市變現。

但無論如何,“幣改”還是來了。

為什麼要幣改?

因為要活命。

以天涯社區為例。2017 年上半年報告顯示,天涯社區營業收入為 5086.55 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 7.9%;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 791.9 萬元,較上年同期 – 2159.19 萬元的虧損程度有所減少;基本每股收益為 – 0.08 元,而上年同期為 – 0.23 元。

也就是說天涯社區 2017 年上半年營收 5087 萬元,業績虧損 792 萬元。這家近 500 人的公司生存並不容易。但天涯社區發起的“天涯鑽”,以第二期為例,天涯鑽 3000 萬,0.5 元一個,相當於有了 1500 萬的純收入,這對於這家互聯網公司可以說是救命稻草。

同時還有目前唯一上 Fcoin 幣改試驗區的項目 Bizkey,不過在8月6日,此項目已經宣佈退出。其原身是智慧零售店服務平臺考拉先生,Bizkey 是在此基礎上創造出的基於區塊鏈的 POS 機服務。創始人雷勇表示,之所以將原有業務通證化,是因為遭遇了巨頭的“割韭菜”——2015 年微信、支付寶等巨頭與其合作,希望藉此接入更多的商戶實現移動支付,為此提供了返點、紅包、活動費用等優惠,但在 2016 年底,巨頭開始跳過中間服務商,直接聯繫商戶,讓中間的服務商“沒法活”。因此雷勇選擇接受幣改,將原有業務“通證化”,打破大平臺的壟斷。

像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讓通證流轉於區塊鏈中,無須信任系統所帶來的高流通性又使代幣更具變現潛力。其它企業怎麼可能忍得住,這是風口浪尖中對絕地求生的渴求,也是面對眾人盆缽滿滿財富的跟隨,慾望疊加之下,發行代幣自然成為了大浪淘沙的商業圈中的新模式。

也因為追風口。

目前,普遍認為區塊鏈發展存在三條不同路線:

一把區塊鏈當做分佈式賬本,認為其最大的價值在於降低商業摩擦,實現大企業之間的數據共享,因此通證在這條路上可有可無。

二是源於密碼朋克的原教旨主義,強烈的叛逆和理想主義者,認為通證不一定要有應用場景,更不一定要有政府支持,只要市場上能夠買賣,就說明它有價值。堅守這條路的人把通證當一切,甚至對它的實用性和內在價值都不在乎。

三是強調通證在區塊鏈創新中的核心地位,即 “通證派”路線。它要求通證有內在價值,有明確的應用場景,能夠快速流通,儘可能容易地上市交易。

第一條路被認為僅代表技術革新而非產業或者經濟模式的革新,對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難以帶來顛覆性影響。第二條路則與現行法律法規相違背,生存空間小。第三條路則被認為是市場經濟的一次大升級,因為通證為區塊鏈添加了激勵機制,使相互陌生不能產生信任關係的參與者由於經濟利益參與到生態中來,從而建立起不同的商業生態,因而被認為是未來發展方向。

當一種模式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對任何一個稍有野心的企業家來說,不管當前的幣改空間有多小,也決不會放棄成為風口上的豬的機會。

怎麼幣改?

對企業來說,幣改的本質是搭建一套通證的價值激勵體系,一般會首先考慮把資產通證化。

這裡所說的資產包括房產、專利、作品、商標,也可以是目前企業的現有積分體系。甚至也可以創造一種排他性的資產,如加密貓這種虛擬寵物資產,或者像 Decentraland 一樣創造總量有限的虛擬數字土地,進行拍賣,不同的地段拍賣出不同的價格,買家可以利用這些數字土地建造自己的數字商業,開店鋪掛廣告費,也可以出讓這些虛擬土地增值。

但目前最常見的仍然是積分體系的改造和優化。

仍然以 Bizkey 為例,其本質上仍然是積分系統的升級。它希望用通證激勵的方式,實現交易數據歸商戶所有,商戶之間的流量共享,以及消費者對積分的使用更便捷。

Bizkey 的雙 token 機制中,其中一個 token “BZKY”是基於商戶上傳的交易數據,發放給商戶,BZKY 同時作為對商家交易數據資產的確權和激勵上交易所交易。另外一個 token “TIME”基於用戶的消費行為予以獎勵。TIME 不上交易所,僅作為通行積分在 Bizkey 生態內通存通兌,實現商戶之間交叉引流的基本共識。

光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商戶可以拿到數據所有權更方便營銷經營,消費者從不通商店消費可以獲得同一種token,攢夠一定數量可以兌換相應權益。因而Bizkey的設計目前被認為是較可行的。

Odaily星球日報觀察到,其實對大多數傳統企業來說,積分系統的升級是他們當前對幣改最大的需求。實際上他們目前能做的也只有將積分系統遷移到鏈上。將積分系統遷移到鏈上有好處嗎?理論來說是有的。

將積分系統遷移鏈上,一旦發行規則之後,通證不再在企業的內部循環,而且其價值不再由企業自身決定,而是由市場決定。因為客戶使用通證的方式並非只能與企業進行兌換和交易,也可以與其他人,或者二級市場上進行交易和變現,這樣就使通證價值更加公允而不容易被公司操縱或者暗中稀釋價值。

同時,由於通證數目的確定性,發行規則和增發規則由智能合約限制,在發行量已經確定的情況下,需求量的提升會影響供求關係從而使得通證的價值提升。這樣早期用戶由於可以享受到企業銷量增長的紅利,更容易向周圍的朋友推薦好的產品,同時可以實現持有通證的增值。這樣就節約了營銷成本,可以做到低成本獲客的同時,達到 “病毒式營銷” 的目的。

若僅僅將積分體系遷移到鏈上,好像有點雷聲大雨點小。但若以此為開始,為通證接入更多的應用場景,共建通證生態,那才是如文章開頭的那位企業家一樣的通證派更願意去相信和實踐的幣改藍圖。不過誰又能說產品和用戶體驗的優化不值得期待呢?

幣改之不可行?

如果說通證派是一群仰望星空的人,那身處市場中的弄潮者則目光更為現實和接地氣。

CoinTiger 創始人富蘭克林認為,幣改是一項工具,更適合新公司,因為新公司一派新氣象,沒有負累。而老公司連股東層面都難以搞定,遑論其他。

九州資本創始人何瓊說“大公司盤根錯節,遠不是那麼回事,現在的幣改,我更覺得是不良資產打包上市變現”。

礦神三金表示:他們是抽血,不是造血。

從邏輯來講,Odaily星球日報認為 “幣改” 有其先進性,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公司難以轉型是顯而易見的。更不要說,區塊鏈技術還處在受精卵階段,未來是什麼樣子,尚未可知,何況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幣改”。

甚至在利益驅動和以及法律法規不明朗的情況下,很多公司乘機把幣改單純當作一種企業融資模式,很容易和 P2P 一樣氾濫成災,大量企業幣改淪為資金盤模式。這不僅不會促進幣改發展,反而還會拖累了幣圈。

即便有企業已經在積分系統上做出優化,並且有一定使用場景,但他們還需面臨一個難題,即如何在 “波動的流通幣” 和“穩定的價值媒介”之間做出好的平衡?因為token既有證券屬性,也要承擔流通貨幣的貨幣屬性,比如當token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因總髮行量是固定,其必然會增值,同時二級市場的交易也會導致它的價格上下波動。而我們在消費的時候一來不會有人願意用昂貴的資產(如黃金)去買小件物品,二來也不願意用價值不穩定的貨幣進行支付。

針對此問題,有人提出每年發行固定數量的通脹token來解決增值問題,也有人設計出錨定token來解決波動問題。但實際都是口號先行,並沒有真正可供參考的理論體系。甚至可以猜想,未來的區塊鏈公司一定會有一個“通證產品經理”這樣的崗位專門來設計複雜的經濟模型。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一夜之間,全國上下,似乎人人都在討論幣改,不過就如文章開頭那個會議一樣,大多數會議的目的不是改變,而是討論改變。不過任何新生事物都要經過一個混亂的開始,不然何來後來的故事。

原文:星球日報,原文標題:萬眾“幣改”,邊緣者的救命稻草與新世界的入場券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 ¥44799.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