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期價仍需蟄伏等待

鄭棉期貨上漲行情暫時告一段落,進入盤整階段。短期內,供需將處於較為平淡狀態,因此,後續的新棉生長狀態或是行情的下一次觸發點。

2017/2018年度的商業庫存和工業庫存水平一直處於較高水平。截至6月底,全國棉花商業庫存降至225.74萬噸,比歷史均值增加130.23萬噸;工業庫存總量為82.76萬噸,同比歷史均值增加14.85萬噸。庫存消化進度偏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今年我國的棉花進口及紡織品服裝出口狀況改變,對國內棉花有不同的影響。按2017年棉花進口計算,從美國進口量為50.64萬噸,佔比達到43.8%,涉及金額10億美元。而2017年出口至美國的紡織品服裝約454億美元,佔比約17%。雖然美國對棉花出口提高25%關稅對國內棉花有支撐作用,但紡織品服裝的金額更大,將直接影響國內棉花需求。因此,下游不少訂單提前且紡企備貨節奏放緩,訂單的提前或使得進入9月傳統旺季時,呈現旺季不旺的窘況,進一步惡化去庫存進度,使得棉花價格承壓。

另一方面是拋儲及拋儲延期對庫存消化的影響。拋儲的平穩進行使得紡企備貨節奏平緩,且拋儲延期至9月底,增加20個工作日進行拋儲,若後期每日拋儲量仍維持在3萬噸/日,按照60%的成交率計算,則將向市場多供應36萬噸的棉花資源。在不缺量的預期下,後期市場將更側重棉花的結構性問題。

在目前這樣的供應環境下,現貨價格想要大幅上漲難度較大,期現價差繼續震盪收斂至200元上下,一度接近平水,難以吸引大量倉單流出。在基差擴大概率較小的情況下,倉單的消化就需要靠鄭棉期貨月間價差,目前1809-1901合約價差維持在-800元至-880元之間,價差可覆蓋倉單轉移成本。若大量倉單進入交割月,價差仍維持在此區間,且單邊價格波動不大,則移倉至1月合約或為大概率事件。若倉單後移,則將施壓1月合約,壓制其上漲空間。

從開工率來看,下游進入季節性淡季,新訂單減少。截至7月27日,紡企棉花日均庫存達到39天,與去年同期持平,但高於歷史均值6天。目前紗廠和織廠各自的原料庫存水平偏高,各自的產品庫存處於歷史均值水平,在後續由終端訂單促發的回暖行情下,或由於原材料充足而影響向上傳導的及時性,屆時將出現下游旺季、原材料遇冷的情況。

根據7月USDA對2018/2019年度全球棉花供需預估來看,全球棉花供應處於緊平衡狀態,增長的需求使得期末庫存量有所下降,且棉花主產國美國、澳大利亞的產量下調超過了巴西、印度和墨西哥的產量上調。目前,國內和美國棉花都已進入生長關鍵期,此階段天氣變化對棉花最終產量及質量影響較大。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日前發佈對於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預估值上調至秋季65%,冬季70%。若後續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概率增加,乾旱將對美棉將有較為持續的影響,對國內新疆地區棉花的影響體現在乾旱,對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為降雨偏多,關注後續天氣情況的發展。

作者:李若蘭;來源:中國證券報;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