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畫報上的鬼子進村 掃蕩根據地施行「三光」的罪證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日本侵略者一直將華北視為自己“以戰養戰”的重要基地。但隨著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對日軍在華北的統治形成了嚴重威脅。在大規模正面作戰無法應對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的抗日活動以後,日軍開始了頻繁而殘酷的瘋狂掃蕩。

尤其是在1940年“百團大戰”發動以後,日軍發現自己對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力量居然從未能真實的掌握,敵後根據地已經發展到了這樣大的規模和程度,開始認識到了敵後抗日武裝的可怕。

於是在1941年到1942年日軍針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治安強化運動”,其目的就是要有計劃的破壞根據地的建設,破壞堅持敵後抗戰的物質基礎。

日軍掃蕩的同時對根據地內實行了“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對掃蕩區內所有的百姓,無論男女老幼統統趕走,不走便殺,所有的牲畜一隻不留,所有的房屋、農具全部燒燬,將根據地變成荒無人煙之地。

根據檔案顯示,從1938年到1942年期間,侵華日軍千人以上的掃蕩為152次,萬人以上的大掃蕩為27次。慘死在日軍屠刀下的根據地民眾更是不計其數。

日軍在焚燒的村莊前列隊開炮

被日軍完全燒燬的村莊

日軍進村時打著旗子歡迎的百姓

不幸被俘的根據地偵察員

日軍進村後襬拍的所謂百姓殺豬歡迎

根據地裡的漢奸把部隊撤走時埋藏起來的彈藥拿給日軍邀功

日軍向為他們帶路的漢奸被根據地武裝打傷後進行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