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非議,戚繼光抗擊倭寇,保一方平安,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1

戚繼光自幼生長在將門,祖輩均系明代將領,“父景通,歷官都指揮,署大寧都司,入為神機坐營,有操行”(《明史·戚繼光傳》)。

戚繼光從小就被父親嚴加管教、勤練武藝。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和軍事生活的薰染,戚繼光很早就懷有保家衛國的大理想。

嘉靖二十三年,年僅17歲的戚繼光一面遭受著喪父之痛,一面承襲了登州衛(今山東蓬萊)指揮僉事的職位。

2

初出茅廬,他便顯露出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將相之才。然而,承襲來的官位沒有羈絆住這位有志之士前進的腳步,不久戚繼光決定去參加科舉考試。

戚繼光要去參加的自然是武舉。毫無懸念,戚繼光中了“武秀才”,次年恰逢庚戌年會試,於是戚繼光赴京應試。

無可非議,戚繼光抗擊倭寇,保一方平安,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但是歷史上卻沒有記載他的這次考試成績,科舉之路就這樣莫名其妙的中斷了,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只需一個詞——“巧合”。

3

當時,明朝的邊防岌岌可危,北有虜,南有倭。戚繼光準備擬寫一篇《備俺答策》來應試。就在他揮毫潑墨之際,韃靼首領俺答汗竟然直搗京師、焚掠三日,製造了庚戌之變。

火燒眉毛的嘉靖將此時來京趕考的武舉人全部動員了起來,參與城防工作,戚繼光的《備俺答策》正好是一杯解燃眉之急的清泉。

戚繼光被任命為總旗牌,奉命戍守薊門,“東起山海關,西至鎮邊城”。這在當年參加武舉的考生中是絕無僅有的。

4

由於嘉靖初年明朝在西草灣大敗葡萄牙的遠東艦隊後執行嚴格的海禁政策,加上漢奸勾結倭寇,大肆劫掠江浙百姓,到了嘉靖三十二年,東南沿海多年沉積下來的倭寇之亂終於呈現出規模化爆發的趨勢。

戚繼光在此時被升為署都指揮僉事,派回老家掌管山東的海上御倭事宜。要說倭患最嚴重的地方,當屬江浙沿海,在胡宗憲剛剛接位浙江巡撫後,戚繼光就被調任浙江都司僉書,繼而兩人分別擢升浙直福建總督和寧紹臺參將。

在戚繼光29歲這一年裡,他打響了人生中剿倭除寇的第一槍,首戰龍山所即擊敗800敵人。但是他也發現明朝軍紀廢弛,將士難以調度,各級將領為吃空餉編造士兵名額也是普遍的貪汙現象。

5

於是他上書《任臨觀請創立兵營公移》提出練兵的請求,胡宗憲調了3000人給他訓練。練兵,是戚繼光最為重視的事情之一,因此才有了名垂青史、使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

嘉靖三十六年,胡宗憲用誘敵深入之計,抓了汪直,他的乾兒子毛海峰帶著數千倭寇退回了浙江的大本營岑港,負隅頑抗。

無可非議,戚繼光抗擊倭寇,保一方平安,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岑港地形三面環山,一面朝海,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明軍主帥俞大猷圍困半年久攻不下,嘉靖因此大為惱怒,頒下聖旨,限俞大猷一月之內必取岑港,否則軍法論處。

6

為了督戰,半月後嘉靖又補了一條:自俞總兵以下,各級將軍、參將一律革職,成則戴罪立功、敗則免職下獄。

在危急關頭戚繼光毛遂自薦,率眾捨身忘死,奮勇衝殺,拒守岑港的倭寇終於抵擋不住,放火燒寨,狼狽逃竄。

至此,汪直勢力的重要基地摧毀,海盜們的走私貿易港不復存在,大大打擊了東亞的海上走私貿易。

7

此後,戚繼光愈戰愈勇,大小戰役鮮有敗績。戚繼光顯然是明朝上下找不出第二個的實力干將,嘉靖封他做總兵官,鎮守福、興、漳、泉、延、建、邵武、福寧、金、溫九郡一州。

東南沿海一下子太平了許多。可嘉靖沒享受幾天太平日子就撒手人寰了,死訊傳來,戚繼光奉命北上,協助戎政,調到神機營當副將。

蒙古的韃靼從來就沒停止過對明朝的騷擾,戚繼光又被任命為都督同知,總理薊、昌、保定的練兵事務。

8

戚繼光一生為國為民,鮮有汙點,唯一讓人詬病的是在政治上他與首輔張居正交往甚密,以為他依附權勢。

無可非議,戚繼光抗擊倭寇,保一方平安,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所以張居正病卒的次年,即萬曆十一年,56歲的戚繼光由京師降調外用,派往廣東。兵科給事張希皋仍不罷休,繼續彈劾直到戚繼光被罷去總兵官之職,58歲的白髮老人提前退休,回到故鄉蓬萊,兩年後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