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

1.人類服飾是往方便適用的方向發展的,一切打著漢服旗號搞些無益於現代生活的事,要麼是被自己的中二精神感動了,要麼是譁眾取寵。現實生活就應該怎麼方便怎麼來。

舉幾個“不嫌麻煩”的例子

穿漢服賣水果↓
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穿漢服賣包子↓


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穿漢服在水裡與魚共舞↓

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穿漢服種草藥↓
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你就說這有必要嗎?也許說到這裡,許多人會反駁我,“漢服也是分款式的,有適合現代生活的。”(┌・。・)┌首先,古代服飾確實分款式,有裋褐短打這樣比較方便的衣服,可是我在新聞中明明看到的是,曲裾賣菜,齊胸襦裙種地,完全是用於不應該的地方。其次,即使是穿古代便服裋褐短打,繫帶依然是比釦子,拉鍊麻煩得多的多,穿漢服用於生活中的各種場合,真的沒必要。

2.一邊穿著和明代完全沒有關係的服飾,一邊哭著清初的剃髮易服,自己所哭的和自己所穿的不一樣,不覺得矛盾嗎?從某種層面上,這是吃著祖宗的人血饅頭。

網上關於痛斥剃髮易服,並宣揚漢服的文章,然而這些文章配的圖相當有問題,用一句話來形容這類文章,便是:“齊胸襦裙或曲裾永遠不會缺席,它只會遲到。”
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即使沒有清代,中國傳統服飾也完全不會是曲裾,齊胸襦裙,魏晉風這樣的樣式,然而剃髮易服作為漢服復興的理論基礎,1644年的服飾卻不是現代漢服的主流,更何況女裝根本就沒斷。

來看看,看到這立領斜襟長祆麼,
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大清服飾都比大多數漢服更像大明!↓大明若真有靈,被剃髮易服的哭聲召喚出來,又看了看正在哭的漢服復興者們身上穿的,估計也會哭死在廁所裡。

3.漢服這個詞,擾亂吃瓜群眾對中國古代服飾的認知。

怎麼個擾亂法?一、漢服這個詞,使得許多人(此處指群眾),誤以為古人都穿一種叫漢服的服飾,而沒有意識到古代服飾也有直裰,道袍,襖裙,罩甲等各種功能類型的服飾,並且“漢服”這個詞會取代具體古代服飾形制名稱,出現在名色小篇網文中。


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二、漢服中所宣揚的錯誤說法,依然在網文中廣泛流傳。有不少反對左衽的,宣稱左衽是蠻夷的。有反對立領的,宣稱立領是滿族的。
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三、三,部分漢服對日韓的抄襲,抄襲完之後,碰到人質疑,便宣稱:“日本都是學我們的。”就拿中國古代歷史服飾中的曲裾根本就不像和服,現代漢服中的曲裾不按歷史實物馬王堆曲裾來,不去考據歷史,去抄襲和服,可恥,到頭還怪別人不認漢服。某些漢服商家仗著中國古代文化對日本有影響,就直接把日本的搬過來,絲毫不去考慮文化在受別人影響中也會有自己的風格變化。就好比佛教源自古印度,並不代表少林寺是印度文化。茶葉源自中國,也不代表“喝下午茶”是中國文化。

4.夾雜著民族主義進行道德綁架。

只要你發表一點對漢服的異議,哪怕你是質疑形制有問題,滿遺的帽子是躲不了。他們覺得,只要是漢族人就得天生支持漢服,你只要反對,滿族同胞就要遭殃了。
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

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我為什麼會反感部分漢服?


​​​​最後本人對漢服的感覺是,這是個不成熟的運動,未來會怎麼走向,很難說。以上是我在網上對一部分漢服的看法(重點強調是一部分,也是大部分)。而我對穿漢服的人的看法是:

笫1,只要不犯法,我們無權去幹涉別人做什麼。

第2,衣著得體,場合正確,是尊重別人的表現。

第3,個人建議:穿漢服時不要自命在傳承傳統文化,不要給群眾普及:“交領右衽,黃帝至明,漢服斷層。”之類的認知,如果真去了解古代服飾相關的考據書籍和文章,你會發現漢服圈的許多知識普及是有一定問題的,絕大多數漢服對古代服飾復原度很低。

第4,要想穿對古代服飾,應該先去通過書籍資料去了解個大致,再去選擇購買,而不是憑著一股民族主義的熱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