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行業格局變化不斷,國內企業海外併購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5年9月16日,全球知名自動化控制及電子設備製造廠商Omron(歐姆龍)發佈公告,宣佈與美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公司 Adept(愛德普)達成協議,將以大約2億美元的價格100%收購Adept的普通流通股。這筆交易中,Omron將為Adept的每股流通股支付13美元,相較於Adept 9月15日收盤價7.97美元溢價達到63%。隨著Adept機器人的加入,Omron將進一步優化其產品組合,鞏固其自動化領域的地位。

事實上,2014年來,國際工業機器人行業的格局就不斷髮生著變化。隨著德國“工業4.0”概念的進一步升溫,機器人企業動作頻發,即使行業巨頭也希望通過國內外合作以及併購來提升競爭力,Kuka(庫卡)收購Reis(徠斯)、Swisslog(瑞士格),Teradyne(泰瑞達)收購Universal Robots(優傲),甚至Voith(福伊特)收購Kuka 25%股權。相比之下,國內機器人企業就太過“安靜”,雖然也有新時達、華昌達等企業過億元的收購,但併購標的還是集中在國內企業。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國內企業是否應當主動出擊,尋求海外併購機會,筆者將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製造成本優勢不再,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製造業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為51369元,較2005年的15934元,年平均增長率約14%。而《中國工業發展報告2014》也在報告中指出“當前中國製造業平均工資超過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最高已超過6倍多”。從表1中的數據可以看到,在機器人企業聚集的江浙滬地區以及遼寧省,月最低工資標準在過去十年都有著近2倍的增長。廉價勞動力逐漸變得“昂貴”,加之不斷上升的土地成本以及其他製造成本,中低端製造業的利潤將被進一步壓榨,這使得向高端製造業升級顯得尤其必要。

工業機器人行業格局變化不斷,國內企業海外併購機遇與挑戰並存

政策大力推動,機器人行業前景光明

《中國製造2025》這一綱領文件將“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作為大力推動的重點領域之一,提出要“圍繞汽車、機械、電子、危險品製造、國防軍工、化工、輕工等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以及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服務機器人應用需求,積極研發新產品,促進機器人標準化、模塊化發展,擴大市場應用。突破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傳感器與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設計製造等技術瓶頸”。

此外,工信部《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也明確提出瞭如下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高端產品市場佔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100以上,基本滿足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因此無論從頂層設計還是具體產業的規劃來看,機器人行業都將受到極大的關注與支持,加之發展目標清晰,未來充滿機遇。

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依舊潛力十足

2013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佔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的20.5%。2014年,中國市場的勢頭更加猛烈,銷售量達到5.6萬臺,同比增長54%,約為全球銷售量的四分之一。2008-2014年間,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售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40%。

工業機器人行業格局變化不斷,國內企業海外併購機遇與挑戰並存

然而作為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更是遠遠低於工業發達國家,僅為30臺/萬人。對比來看,韓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最高,為437臺/萬人,日本為323臺/萬人,德國為282臺/萬人,美國為152臺/萬人。考慮到工信部提出的,到2020年我國機器人密度達到100臺/萬人的設想,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成長潛力依然十分巨大。

工業機器人行業格局變化不斷,國內企業海外併購機遇與挑戰並存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2014年的預測,中國市場在2017年前將至少保持25%的年均複合增長,考慮到工業4.0概念帶來的全球機器人產業分化的進一步推進,我國政策層面的大力推動以及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巨大潛力,筆者認為,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在未來的10年都將保持至少30%的高速增長。

四大家族佔半壁江山,國產機器人技術受制

從圖1中可以看出,2013年起國產機器人在中國市場中的銷售量有了明顯的提升,達到了9000臺,2014年更是增長到16000臺。然而高速增長的背後,國產機器人在國內市場的佔有率仍舊不到30%,超過七成的市場被國外機器人佔據。其中瑞士ABB,日本Fanuc(發那科),德國Kuka(庫卡),日本Yaskawa(安川)組成的“四大家族”更是牢牢佔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同時,在高端機器人市場中,以“四大家族”為代表的國際機器人制造企業更是分割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而超過500家的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只能競爭著利潤較低的中低端機器人市場,激烈的競爭以及有限的市場份額使得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此外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關鍵零部件大量依賴進口使得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在其成本控制方面可操作性變得更小,整機價格的優勢並不明顯。大致上來看,工業機器人的成本構成主要為本體20%,伺服系統25%,減速器35%,控制系統10%,僅伺服系統以及減速器兩項所佔比例就超過了60%,而進口價格往往又是國外企業的數倍之多。目前,國際伺服電機市場主要被日本,德國以及美國廠商所控制,減速器市場更是被日本廠商絕對統治,我國在諧波減速器領域有著較快的發展,但是產品的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戰略價值、投資價值並存,海外併購好處多多

正如前述中談到的,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核心技術以及零部件生產等方面受制於國外企業,那麼主動參與海外併購,吸收國外優質核心技術就有著很強的戰略意義。這一行動將會逐漸打破國外工業機器人企業對於高端核心技術的壟斷,加速我國本土製造技術的提升,展開對於高端機器人市場的爭奪。如果能實現核心零部件自主生產,將會進一步減輕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壓力,配合我國在高新產業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對於價格戰的反擊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

同時,考慮到併購標的在中國市場可能已經展開佈局,收購企業若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整合,對於其自身產能以及銷售實力的提升也將獲得相當的協同效應。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在日本、德國以及美國上市的自動化設備製造企業平均P/E值均在20左右,而在中國上市的同類企業的平均P/E值達到了80左右。即使排除我國證券市場這一年火爆表現帶來的影響,筆者相信我國資本市場未來對於優質機器人企業的追捧將依舊火熱,這也為資本的退出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相信收購企業在資金籌措方面也將更加容易。

風險巨大,併購之路仍需謹慎

儘管有著上述諸多的益處,然而海外併購在實際操作中仍然有著許多的問題需要克服。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收購資金的籌措。由於我國資本市場對於企業的高估值,使得我國的一些機器人企業的市值甚至超過了國際知名機器人企業。以新松為例,它的市值甚至超過了“四大家族”中的Kuka與Yaskawa,但是其銷售額尚不及他們的十分之一。考慮到這種情況的普遍存在,我國工業機器人企業如想併購國際知名機器人企業,多數情況需要“蛇吞象”,這可能就需要當地政府、甚至更上層政府在資金以及政策上提高大力的支持,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政府方面的支持,併購之路難度超乎想象。

同時,由於我國機器人企業主要面向的是中低端機器人市場,在併購完成後,如何完成向高端機器人市場的整合,如何經營好併購企業都將是對管理團隊的重大考驗。因此,我國機器人企業的海外併購之路機遇與挑戰並存。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 超天才網

旗下擁有天財評論、天才創業、天才AI等垂直板塊,主要以超天才思想和視角,為企業家、創業者、職業經理人等解讀全球財經事件,培育企業萌芽與發現併購商機,並以顧雛軍團隊的商業智慧,培養具有遠見卓識、能屹立於世界之林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