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音乐节目霸屏暑期档,谁能抢占C位?

自2004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问世,特别是2005年李宇春、张靓颖、何洁等草根选手迅速走红之后,音乐类节目在综艺界可谓占据了一席之地。进入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走进大众视野,更是让此类节目站稳了脚跟。自此,作为综艺节目相当重要的品类,各个卫视频道和视频网站接连在此方向着力,音乐类节目也在发展过程中历经了多次“更新换代”。

近两年来,音乐类节目的发展已经颓势渐显,但综艺界一直不乏音乐节目的身影,特别是暑期档更是成为各个平台的“必争之地”,今年也不例外。

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相较往年,今年试图抢占暑期档C位的音乐节目显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1扎堆网络,更加瞄准年轻受众

受到市场竞争和政策调控的双重作用,再加上与潮流文化的结合成为视频网站垂直内容的风口,近些年的音乐节目开始逐渐“触网”并瞄准年轻圈层,且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事实上,这样的趋势早在去年就已有苗头。去年同期,腾讯视频的《明日之子》、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以及芒果TV的《快乐男声2017》纷至沓来,无论投入、话题、流量都称得上炙手可热。

一年之后的现在,这种趋势被进一步放大。

2017年,那个在《明日之子》中唱着“一杯敬自由、一杯敬死亡”的毛不易成为音乐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被网友称为“小李宗盛”。

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时隔一年,《明日之子2》于6月30日迎来首播。除了在上一季三大赛道、九大厂牌等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变动之外,《明日之子2》舞台上的选手风格也发生了巅峰性的改变,力求为年轻人打造偶像。

7月12日在腾讯视频上线的《潮音战纪》通过不同的音乐类型探索更适合当下年轻人的音乐风格。节目邀请或擅长说唱、或偏爱中国风、或致力于将中国元素和电子结合等不同领域的十位歌手两两组队为“潮音”搭档,展现自己在编曲、演唱、舞蹈等多方面的才华。

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继去年捧红了freestyle、diss等网络热词、意外诞生“双黄蛋”,并顺势成为2017年“现象级”网综之后,今年的爱奇艺又趁热打铁推出了《中国新说唱》,试图延续年轻人中意的“嘻哈风”。

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作为“优爱腾”三巨头之一,在腾讯和爱奇艺接连推出几档音乐节目之后,优酷于7月27日上线了一档《这!就是歌唱•对唱季》。节目将90位不同类型的选手汇聚在一处,融入了年轻人的情感元素,但其呈现形式仍是与音乐相关的对唱形式。

2用影视化手法,营造沉浸式体验

很多人最初被湖南卫视的《幻乐之城》吸引,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王菲“下凡”这一宣传点。

《幻乐之城》的定位是“音乐创演秀”。节目利用电影长镜头的表现形式,保证作品在“幻乐舞台”上不NG、不剪辑,演唱嘉宾的表演必须一气呵成,即使失误也没有重来的机会。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观众可以获得沉浸式体验,因为“每一次唱演都是现场直播”。

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幻乐之城》开播前,大家都在屏息以待这档“新物种”的诞生,业内也都在猜测这档节目是否会成为湖南卫视的又一档“现象级”节目。而在《幻乐之城》开播后,网络上却呈现出褒贬不一的评价。

喜欢的人认为节目将电视和电影的融合,用电视的播出手法、电影的制作方式来制作节目的点子很新, 这种演、唱结合的全新形式可以带给自己感动;而提出质疑的人肯定其原创价值和工业化水平,却觉得作为一档综艺节目,难免有失趣味,并没有那么“好看”,甚至怀疑这种直播形式的真实性。

总导演安德胜在媒体采访中回应:“《幻乐之城》是一个全新的电视形态,需要一个时间给大家慢慢适应,去培养一种新的收视习惯,就像看电影一样沉下心来欣赏每一个作品,多一点耐心和信心。”同时也表示,会聆听接纳观众的一些评价与建议,未来也会适当增加一些综艺性、娱乐性的内容,让节目更有看点。

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目前,音乐综艺市场节目数量繁多,但是真正兼具创新、话题的“现象级”产品却乏善可陈。

因此,内容制作者要既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回归音乐本身,又要发力打造音乐工业产业,还有引导观众提升品位,道阻且长。

3努力“续命”的老牌综艺

时间回溯至2012年,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开播,火爆整个夏天。总决赛当晚,节目实时收视率一度超过6%。

《中国好声音》的走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为一档版权节目,《中国好声音》的节目模式已经相当成熟,虽然也有包装策划,但总体上回归了音乐的本质,真正为观众献上了能够震撼心灵的好声音。

如果说,2005年的《超级女声》开启了“草根选秀”时代,让音乐综艺迎来了首次井喷。那么,《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则开启了音乐综艺的“第二春”。

不过此后几年,《中国好声音》却因版权问题和版权方Talpa以及国内制作机构发生了长达几年的版权之战。但为了保住这块“金字招牌”,浙江卫视不得不于2016年“改头换面”:除了名字改为《中国新歌声》之外,就连节目颇有标识性的转移也改为了“滑梯”。

两年后,《中国新歌声》在与Talpa、唐德之间经历数轮“激战”之后,拿回了“中国好声音”,但相较之前,《中国好声音2018》的热度早已大不如前。

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和《中国好声音》处于类似境地的还有北京卫视《跨界歌王3》。

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作为北京卫视“跨界”系列推出的首档节目之一,这一季邀请了请到了吴秀波、徐静蕾、刘恺威、陈学冬、李菲儿、韩东君这六位首发跨界歌手,其次还有毛晓彤、王凯做补位嘉宾。

虽然在舞台效果上所有升级,并且增添了经典对唱金曲重新演绎的环节,但节目播出之后,热度、关注度却并未达到预期。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的老牌音乐类节目《歌手2018》的落幕,已经显示出综N代音乐节目的疲态。二季度多档音乐综艺持续上线,但整体声量偏弱的现状,愈发验证了当下音乐类综艺的后劲不足。

当然不否认,对于曾经创造过话题和热度的节目而言,无论是《中国好声音2018》还是《跨界歌王3》革新的尝试也从未停止过,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其“续命”。

回忆《歌手2018》开录现场,总导演洪涛泪洒录制现场,对于没请到很多之前网传的、大家期待的歌手表示遗憾,同时称:“我们真的尽力了。” 许多选手(歌手)之前已然在其他音乐类综艺节目中亮相,并受到观众的关注。如果以产品类型的眼光来看,在华语乐坛,符合节目要求、能够打动观众、同时也具有代表性的选手(歌手)储备显然已呈现日渐枯竭的状况。再加上平台属性、综N代创新本身就存在难度,这样看来,也着实为老牌电视综艺的命运捏一把汗。

-END-

作者丨风过八千里

半年颓势过后,暑期档的音乐节目“崛起”了吗?

以常识看懂文娱

以见识看清文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