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牛叔叔的「黃崖洞保衛戰」

十幾年,一本書,他的家鄉,黃崖洞保衛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堅守;當我和他一同落淚,恍然之間,我好像明白了什麼叫民族記憶,什麼叫國家記憶——這一刻,我們有著同樣的震撼,同樣的感動。
「太行山下」牛叔叔的“黃崖洞保衛戰”

7月25日下午,隊員們在相關人員的引薦下見到了黎城縣下赤峪村村民牛聯方叔叔。牛叔叔在黃崖洞下長大,熟稔當地的歷史和風土人情,加之對黃崖洞抗戰歷史的熱情和堅持,使牛叔叔成為當地對相關歷史頗有研究的當地“專家”。
「太行山下」牛叔叔的“黃崖洞保衛戰”

牛叔叔條理明晰地向隊員們講述了黃崖洞兵工廠建造的原因及過程和黃崖洞保衛戰的具體過程。1938年6月,毛澤東在黨的六中全會上提出“必須開展兵工基地建設”的方針指令。八路軍總部兵工部奉朱德和左權命令將原先的榆社縣韓莊村兵工廠總部轉移至黃崖洞並進行擴建。一句話就可以總結概括的事情實施起來卻艱難無比,一方面由於日軍進攻和保障武器裝備供應的壓力,另一方面則由於黃崖洞險要的地理環境。牛叔叔為隊員們講述黃崖洞研製武器的一些細節,左權將軍與黃崖洞的不解之緣、程志堅經歷曲折人生關卡後投身兵工廠武器研製工作、傳奇人物副廠長劉貴福、“五五式步槍”和“八一式步槍”命名的由來、武亭、衛立煌、郭大海等一個個名字下的不平凡……當隊員們認真聆聽長者口中講述的鮮活歷史,黃崖洞兵工廠、黃崖洞保衛戰、一個個歷史人物讓隊員們感到不復之前的距離感。
「太行山下」牛叔叔的“黃崖洞保衛戰”

採訪中隊員們瞭解到,黃崖洞保衛戰中發生過許多慘絕人寰的暴行。除了燒殺搶掠,當時的日本侵略者更是在黃崖洞久攻不下的情況下使用了毒氣彈(相關遺蹟在近期的黃崖洞風景區修繕工程中已被挖掘證實);在盤問當地工人彭慶禮黃崖洞藏武器裝備的地點時,日軍對彭慶禮的女兒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血腥的、令人髮指的殺害;毫無人性地殘殺兒童······大多數人看不了血腥的影片,可是比影片更加血腥暴力的場景就發生在現實中,他們侵略和殺害的,不是虛擬的人物、不是等待宰殺的牲畜,而是活生生的人啊!隊員說,這一刻似乎真的有些明白張純如在蒐集整理南京大屠殺真實資料後遭受的心靈與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

世人皆知戰爭殘酷,可是並非每個人都真正瞭解“殘酷”的真正含義。面對令人髮指的侵略現實,逃避無用,用和平的現實、泛泛的介紹麻痺隊員們的想法,無用,無益。現實就是現實,無需隱瞞和美化。只能用殘酷的事實時刻警醒國人,刺痛、敲打當代及後世中國人的神經,將這些苦難像永不癒合的傷疤、永不磨滅的圖騰烙印在心頭,激勵、警醒後人,要自強、要和平!
「太行山下」牛叔叔的“黃崖洞保衛戰”

牛叔叔一直堅守黃崖洞史料蒐集和整理工作,至今已有15個年頭。牛叔叔將自己十幾年整理的資料整理撰寫了一本書,叔叔視其如珍寶,在隊員們再三請求下,叔叔小心翼翼搬出了自己的手稿。明晰的條目、及其認真的書寫、反覆修改的痕跡,讓隊員們對牛叔叔的敬佩之情再次油然而生。

作為一名自願蒐集整理當地抗戰歷史的民間工作者,牛叔叔靠著自己的興趣、責任和堅守將自己十多年來心血凝結成冊。隊員們需要、敬佩牛叔叔這樣的民間工作者,各地的歷史故事需要被挖掘和留存,這樣才可以被當地的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銘記自己的根所在何處;才可以使各地文化“求同存異”,挖掘發揚當地的精神文化特色。可是,牛叔叔表示抗戰類題材的書籍並不暢銷,甚至“賣不動”,自己寫的書也遲遲沒有交付印刷出版。

作為重要受眾的當代青年,如何被本地歷史、抗戰歷史吸引並主動學習,如何將歷史與當今媒體的歡脫結合並保持歷史的正確性,這是值得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此次走訪諮詢牛叔叔收穫頗豐,不光是關於黃崖洞抗戰史料的收集,更有來自情感上的震撼和認知的改觀。雖說牛叔叔講述黃崖洞保衛戰的具體細節時聲情並茂,但在聆聽記錄的全程,隊員們感到無比壓抑和沉重,那份壓在心頭的重量來自於所窺見的真實戰爭的一角,來自於對追尋、銘記“民族記憶”的必要性的反思。


「太行山下」牛叔叔的“黄崖洞保卫战”

隊員說

英語中有一句俗語,“Better late than never.”雖說正義也許會遲到,但遲到總比不到好,這是我所理解的最樸實卻最適用的標尺。我們對抗戰歷史的整理記錄、對抗戰英雄的致敬紀念,每個人對家國曆史、當地記憶的瞭解和學習,社會各方面對歷史適應當代時代的傳承和弘揚,都是我們理應做到的。這份“理應”可以遲到,但絕不能缺席。牛叔叔已然走在這樣一條道路上,我們,不要缺席。

——2017級翻譯學院 宋俊

牛叔拿出他寫的書,是一大摞厚厚的書稿,分成了很多很多章節,有的是手寫,有的是打印。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想象不到這樣一堆東西出自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村民之手。牛叔說,這些東西他誰都不給,要一直留著,等他不在了,就交給他的孩子,把這份歷史留存下去,一定傳下去,這些東西不能丟。那一刻,他講的故事已經告一段落,我眼中的淚水卻還在打轉。當他講得眼睛裡滿含淚水,我看到一個普普通通的村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對這片土地上的故事的珍藏珍重。當我和他一起因為曾經的侵略者給我們帶來的苦難而落淚,恍然之間,我好像明白了什麼叫民族記憶,什麼叫國家記憶——這一刻,我們有著同樣的震撼,同樣的慨嘆,同樣的感動——震撼於那個年代中國人的不屈,慨嘆於我們腳下的的土地經歷的滄桑與傷痛,感動於一切艱難終究過去,日子重歸於風輕雲淡。

——2016級翻譯學院 李穎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