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维悲壮殉难,拯救了一座城

1646年,清军大队人马兵临浙江东阳城下。大明朝的东阳县令却不在城墙上守城,而是忙着见证一个人殉难。殉难人名叫张国维。张国维何许人也?为何东阳县令会觉得见证他的死会比在一线守城更重要呢?

张国维悲壮殉难,拯救了一座城

张国维

张国维是浙江东阳人,从小寒窗苦读,一朝金榜提名。他衣锦荣归,拜见已经退休的前南京兵部尚书许宏纲,从早晨一直等到晚上,一直不见许宏纲出来。他不急不躁,安然处之。直到很晚了,许宏纲才出来会见,一见面他就说:“我观察你很久了,有人说你等久了必然急躁,然而你没有急躁;中午没吃饭人必疲惫,而你并不疲惫。人不急躁能忍事,人不疲惫能任事。以后你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诚如许宏纲所言,张国维确实是个人才,39岁任右佥都御史兼十府巡抚。这十府是南京、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与广德,是明朝最为富庶的地区。朝廷将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他,可见对他很信任。

张国维任十府巡抚六年,大兴水利,经常一人一船到各地走访体察民情,因此深得当地人民的爱戴。当时山东遭受大旱灾,民不聊生,大米涨到8两白银一担,而张国维治下的苏州连年丰收,大米仅3.5两白银一担。张国维急国家之所急,以解救饥民为己任,将苏州大米经京杭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山东济宁,加上运费每担只售4两白银,有力地抑制了物价。他还在山东,广开粥厂,救活百姓达百万人之巨。

清军入关后,张国维以文官带兵,抵抗清军,可惜接连失利。朝中奸险小人乘机进谗言,张国维被逮下狱。他平日里为人忠厚,官声很好,因此许多人替他说情。崇祯皇帝念他治理地方有功,将他释放,命他回乡招募乡勇,以图将来。

张国维离开京城后不到10天,清军就攻破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他心如刀绞,当时偌大的明朝,群龙无首,各自为战。但张国维却毫不气馁,坚持回乡招募乡勇,抵抗清军入侵。

张国维悲壮殉难,拯救了一座城

后人建牌坊,称赞张国维“泽被东南”

1645年南京陷落,张国维请朱元璋十四世孙朱以海在绍兴监国,他坚守钱塘江南岸,前后达一年之久。他想凭借自己的实际行动,唤起天下人对明朝的向往与激情,重振旗鼓,恢复明朝,无奈应者寥寥。

明朝的旧部节节败退。到1646年5月,张国维退到东阳,在东阳的陷坑岭作最后的抵抗。这年6月,清军前峰到达陷坑岭下,张国维知道大势已去,救国无望,决心以死殉国。

他在老家召来东阳吴县令,对他说:“国维身为明朝大臣,今日以死报国,无奈天气炎热,如尸体腐烂不可辨识,将谓我带兵潜逃他乡,必然贻祸于东阳,因此,特请你来看着我死。”吴听后掩面痛哭,不忍心目睹张国维殉难。

张国维从容布置后事,取来白绢,在上面写下三首诗,一首为“负国”,一首为“念母”,一首为“诫子”,然后在绢尾落款:“大明遗臣张国维绝笔”。他对仆人说:“我是死于王事,这就是礼。还有不少兵马因我而共赴国难,我死后,无以为报,可将我的遗体抬到大门口,写上这样一句话:‘今生无以相报也

。’”

张国维悲壮殉难,拯救了一座城

张国维祠

他对仆人说:“对太夫人不要说我已死,只说我已远逃而去。我死后,将我的遗体坐在中堂,等到清兵见到我的遗体后方可入殓。”接着他将明朝官服穿戴整齐,从容投入府内水塘,家人急忙打捞,张国维已气绝而亡。家人将遗体搬来,放坐在中堂太师椅上。不久,清军骑兵到达,见张国维端坐大厅,面色如生,有的叩头下拜,有的痛哭不已。

清军为何会跪拜张国维?原来清军中的骑兵多为山东济宁人,当年受过张国维施粥活命之恩,见到救命恩人后,良心发现,下跪礼拜。清军中的济宁藉骑兵感恩张国维,东阳没有像扬州、嘉定、金华等地那样,惨遭屠城之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