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當一個孩子出生後,Ta會得到所有家庭成員的寵愛,每個孩子都會成為家裡的寶貝,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所以網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護娃神器”,比如:

學步帶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學步車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防摔枕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殊不知,

這樣全方位的保護,阻止了孩子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那有人會問,

難道就要讓我的孩子在充滿危險的環境中成長嗎?

No,

並不是這樣

能力來源於知識,知識來源於不斷的嘗試,嘗試來源 於危險,危險來源於陌生。當我們十分熟悉一件事物的時候,來自陌生的危險就會急劇減少,“庖丁解牛”中的廚子除了對牛身體構造十分熟悉的原因外,對自己使用的刀鋒利的程度也瞭然於胸,才可能順利的“解牛”。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那麼,我們應該讓孩子做的五件“危險”的事情是什麼?

在TED演講中,一位演講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第一件事——玩火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玩火的記憶大概存在在每一個“小男孩”的腦袋中,從科學角度講,很難說玩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但是我相信,在尋找木材到燃起火苗,到形成一堆熊熊大火後被媽媽提著耳朵哭著回家的經歷,要比成年後我們做的很多事情都要有趣。

第二件事——擁有一把小刀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小刀,大概是童年時期十大違禁物品之一(玩火排第一,玩小刀排第二..),童年時有一把小刀,那就是人生贏家!

你覺得你手裡拿著的小刀是這樣的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其實是這樣的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給孩子買的飛機輪船大汽車,為什麼比不上一把普普通通的小刀有魅力呢?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兒時機智的你如果這樣回答,你的麻麻一定會翻你白眼並附上三連擊:別整這沒用的!作業做完了嗎?考試考了多少分?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其實,擁有小刀的渴望其實是一種自我引申意識的體現,人類進化到食物鏈頂端,就是因為會使用工具,通過工具,人類才能吃到肥美的兔肉,通過工具,才能吹到涼爽的空調......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當然,使用工具總伴隨著危險,爸爸媽媽一定要和孩子強調工具的危險性以及正確使用方法,並隨時在周邊保護。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第三件事——投擲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可能西方國家的孩子玩的確實和我們不太一樣??

對應到我們國家童年樂此不疲的投擲遊戲是——丟沙包。

沒錯,別小看簡簡單單的丟沙包遊戲,那個總是被沙包擊中的小朋友一定覺得這個遊戲太難了......

那麼丟沙包這種投擲類的遊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樣說來,男生立體幾何比女生成績好的原因竟然是小時候沙包丟的比較多??)

第四件事——拆解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家裡有了孩子以後,有一類家務成為了日常:買玩具,洗玩具,收拾玩具,扔玩具......

且慢!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先別扔,不如和孩子一起,把要扔掉的玩具拆開看一看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讓孩子們知道,身邊這些精巧的玩具,複雜的機器,只要不斷學習,我們自己也可以領悟他們的工作原理以及製造方法,為孩子們埋下一顆興趣的種子

第五件事——打破常規,學習駕駛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這五件“危險”的事情,你家孩子做過嗎?

第五件事由兩個部分組成,主要表達的是要讓孩子勇於創新、勇於嘗試,去發現一件事情作用與另一件事時產生的結果是怎樣的,由此培養孩子做事情時思維的縝密性,而培養這種特質,就需要孩子不斷的去嘗試探索“危險”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