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大侦探》总导演何忱:一位非典型性传统综艺人

2005年,《超级女声》席卷全国,拉开电视综艺新黄金时代,作为背后推手的“造梦者”——综艺导演一职也改变了不少人的职业选择,一个叫何忱的普通新闻系姑娘走进湖南娱乐频道,开启了她的综艺制作生涯。

2014年被业内认为是网络自制节目元年,那一年,马东主持的《奇葩说》成为第一档现象级网综;那一年,何忱来到芒果TV报到,成为节目制作部的第一位导演,并打造了芒果TV首档综艺节目《偶像万万碎》。

2016年,何忱团队操刀制作了豆瓣评分8.9的《明星大侦探》,不仅填补了中国市场推理综艺的空白,还在两年后孵化出自制综艺《我是大侦探》,成功登陆湖南卫视,成为第一档由新媒体反哺传统媒体的综艺。

《明星大侦探》总导演何忱:一位非典型性传统综艺人

何忱的职业履历看起来比较顺遂,每一步都踏准了综艺领域发展的节奏点。其实这背后是湖南综艺制作人培养体系、互联网时代崛起、个人职业选择等多元素的综合作用。如今的何忱,已经成为一个带着电视湘军鲜明特色的非典型性传统综艺人。

学徒模式培养出的“传统”综艺人

“吃得苦、霸得蛮”是电视湘军的标签,职场给何忱上的第一课就是“自学”。“第一次接触后期,老师就非常大胆地将一整期任务交给我,说一周后审片。我全程是懵的状态,在机房哭着哭着也就学会了。”这种感性又坚强的性格一直影响着何忱的创作,再苦再难,“崩溃着崩溃着就解决了”。

后来何忱进到演播厅现场,负责调动观众情绪的工作。有一次她把记录重要事情的笔记本放在了舞台边上,被导播间里的廖珂大骂:“你知不知道舞台对导演来说是很神圣的,你怎么能将一个乱七八糟的小本子放在上面?”

尽管这是大多数职场小透明都会经历的波折,但这件事对何忱触动特别大,她坦言:“湖南系大多是学徒模式,所以很多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包括对这一行的敬畏,其实都来自于师父的言传身教。”在她身上确实能看到上一辈综艺人的影子,比如做到极致的创作风格,据透露《明星大侦探》经常在录制前一天大改内容;比如对培养传承的坚守,她依旧会要求团队成员独当一面。

《明星大侦探》总导演何忱:一位非典型性传统综艺人

“我们经常说,从零培养一个导演,大概需要五年,包括我自己的成长轨迹也是,但是现在时间被大大压缩了。”何忱表示,自己还是蛮传统的,“我也很爱说教,因为现在市场上机会太多了,导致很多小孩太速成,一个是基本功有点薄弱,另外一个就是有点浮躁,我经常跟他们说,如果未来想要更好的话,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学会这些基础的事情。”这也是当年老师教给她的。

在网综和卫视节目不同语态中切换

“大家好,我是小盒子。那个把自己写进剧本要付小白另外的价钱、何老师口中那个不做完《明侦》第三季不去生孩子的‘戏精’导演。”何忱在微博上这样自我介绍。

何忱是为数不多的能够跟观众打成一片的导演,常驻豆瓣、微博探听“民意”,也会主动剖析节目的创作历程。但在《我是大侦探》的嘉宾、剧情、推理等多方面都受到了粉丝质疑时,她反而安静下来:“谢谢你们的支持和批评,全部都收到了。谢谢你们至少没有任性到看都不看。”

《明星大侦探》总导演何忱:一位非典型性传统综艺人

作为第一个由网综变电视综艺的项目,《我是大侦探》的探索意义不言而喻,对于何忱团队来说,更像是一次打碎重组,习惯了缜密推理、网综语态的他们,在转向做更大众、更跨年龄层的电视综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转换制作思路,更需要考虑如何在有限的90分钟内线性传播、讲好推理故事,并不容易。

节目播出过半时,何忱去豆瓣留了言:“《我是大侦探》是一次挑战极限的尝试,过程已经是最好的学习,它也将是‘大侦探系列’新的起点,或者助力。”这就是何忱,总是向大众展现出明朗的一面。

这个总调侃自己“外表严重正经教科主任脸,内心逗逼中二冷笑话狂热爱好者”的“戏精”女导演,其实很辛苦。做《明星大侦探》第一季时,三期拍摄瘦了20多斤,怀着二胎做了《明星大侦探》第三季,并在孩子出生一个月后,开始做卫视版《我是大侦探》。

《明星大侦探》总导演何忱:一位非典型性传统综艺人

何忱坦言,自己经常崩溃和大哭,因为“哪怕是成熟的项目,每一季新的开始,每一次新的突破和每一个细节,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过程”,但从《明星大侦探》第一季摸着石头过河,到第二季尝试连环故事、第三季突破实景,再到《我是大侦探》反哺上星,一步一脚印,何忱团队走得艰难却坚定。

据悉,《明星大侦探》第四季正在筹备中。“我们这一季更强调回归,回到这个项目的本真和初心。当然这并非不变化,因为观众要的是熟悉的感觉,而不是熟悉的、一模一样的东西,我们一直在尝试找这样的感觉。”何忱透露,第四季节目会更强调推理本身和嘉宾表现。

“85后一点都不年轻了”

何忱表示,85后一点都不年轻了,自己现在觉得压力挺大的。“85后很天真地会认为现在是自己的职业黄金期,认为自己还能搏一搏,还有满满的创作欲望,大家都会有想要(制作)更好(的节目)的焦虑。”

何忱的另一重焦虑表现在,她一直强调自己的“幸运”,比如赶上了网综的崛起时代,比如赶上了从零开始的契机,比如做成了《明星大侦探》。“恰好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情,它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言,也不能提高你未来做别的项目的成功几率。”

《明星大侦探》总导演何忱:一位非典型性传统综艺人

想做更好的节目和成败的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反倒展现出何忱理性的一面。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在于踏准了转网这一步,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劣势也恰巧在于提前一步接触多变的网络环境,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摸索,但能做的唯有兢兢业业做好制作人的本分工作。

在《明星大侦探》拿下湖南广播电视台2016年度最佳节目奖时,何忱十分感慨:“从2004到2017,从19岁到32岁。最好的时光,依旧在马栏山!”如果从正式踏入综艺领域的2005年算起,何忱已经入行13年。从当年那个坐在机房里哭着学剪辑的小姑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女制作人,何忱是传统学徒模式培养出的模范生,但在互联网洗礼中,走出了一条守却敢于突破的非典型制作人之路。

《明星大侦探》总导演何忱:一位非典型性传统综艺人

另附:访谈实录

指尖综艺榜:新闻专业出身,为什么会入综艺制作这一行?

何忱:2005年正是选秀节目的黄金时期,那个时候还是蛮羡慕这些造梦者的,羡慕他们可以将一个平凡的人打造成巨星,所以当时就对综艺导演这个职业,包括幕后的很多东西都很好奇、很向往。

指尖综艺榜:您的第一份实习是做什么?

何忱:当时是在做一档有点像达人秀的节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时候的导演从前期到后期必须全部都由自己完成,跟现在的分工不太一样。第一次接触后期,老师就非常大胆地将一整期任务交给我,说一周后审片。我全程是懵的状态,在机房哭着哭着也就学会了。

指尖综艺榜:刚入行时带您的师父是谁?他们有做过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事情吗?

何忱:我的老师是陈歆宇、廖珂,廖珂是部门主任,陈歆宇是我的制片人,还是夏青老师都是前辈。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在演播厅录制,我负责观众,就拿一个笔记本记着重要的事情。我当时把小本子放在了舞台的边上,被廖珂老师从导播间看到,他就在对讲里骂,“你知不知道舞台对导演来说是很神圣的,你怎么能将一个乱七八糟的小本子放在上面?”

虽然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我觉得这其实也是告诉我们,任何导演对于自己的作品和每一次机会其实都还是有敬畏之心的,这让我印象还蛮深刻的。

另外就是当时有一些很沮丧的时候,比如录出来的东西跟想象不太一样,我记得夏青老师对我们说,电视是遗憾的艺术,不可能是百分百完美的,我们的工作是减少遗憾。但是当遗憾出现的时候,不要陷到遗憾当中不可自拔。这两个是在我入行最开始对我来说触动比较大的事情。

湖南系大多是学徒模式,所以很多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包括对这一行的敬畏,其实都来自于师父的言传身教。

指尖综艺榜: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节目录制是什么时候?

何忱:《明星大侦探》第一次录制。其实这个项目最开始并不被看好,因为它的难度比较大,我也是第一次担任牵头做这么大的制作,所以第一次录制的时候心情很忐忑,很担心大家不能接受。后来是录制中间,技术老师开始问我,到底谁是“凶手”?那一刻我真正觉得应该OK,这种感觉对我触动很大,一下子心被放下来了。

指尖综艺榜:做节目的时候,您有过崩溃或者大哭的经历吗?

何忱:我经常崩溃和大哭,没有开玩笑。别人有时候开玩笑说你们做了这么多季,现在挺容易了吧,并不是。我觉得这个行业挺苦的,大家也许会看到成功的部分,就像现在大家会因为喜欢《明星大侦探》而来采访我,但哪怕是成熟的项目,每一季新的开始,每一次新的突破和每一个细节,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过程,艺人、档期、场景、剧本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很崩溃的。

有时候录制前一天晚上我都要大改东西,所有人都说你疯了吗,但最后哭着也要完成。不仅仅是我,可能每个导演都会经历,最后崩溃着崩溃着就习惯了,就解决了。

指尖综艺榜:您如何看待外界给的85后制作人这么一个标签呢?

何忱:其实85后一点都不年轻了,我现在就觉得挺大压力的,现在很多更优秀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慢慢冒出头。其实视频平台的崛起、网综的发展,还有包括电视受众的转移等,给了年轻人很多机会,如果还在台里的话,我们85后可能还得等一等,因为大部分制作人都是70后,他们更有经验,所以机会很难给到我们。

指尖综艺榜:跟当年前辈带您时相比,您平时带团队有什么不一样吗?

何忱:我们经常说,从零培养一个导演,包括我们自己的成长轨迹也是,大概需要五年,但是现在时间被大大压缩了。不像以前那种学徒模式,现在导演根本不用学后期,他有专业的后期团队,有专业的编剧团队,导演只要做一点事情就OK了。其实我们现在也觉得挺惶恐的,包括我带团队的时候就希望他们找机会去学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未来很难成为一个全面或者是独当一面的人。

我觉得我还是蛮传统的,因为毕竟是在这样的学徒模式中成长的,我也很爱说教,因为现在市场上机会太多了,导致很多小孩太速成,一个是基本功有点薄弱,另外一个就是有点浮躁,我经常跟他们说,如果未来想要更好的话,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学会这些基础事情。

现在很多人很浮躁的,做一两年电视就认为自己是大师,我会很讨厌这样子的人。

指尖综艺榜:您觉得一个优秀的制作人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何忱:第一个要能抗得住压力,因为这个行业对心理素质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我自己有时候会出现崩溃的状态,所以特别羡慕那种好好说话、情绪稳定的人,这件事情很重要。

另外一个就是身体要健康,因为我们生活不规律,心理压力也大,我觉得还是希望大家平时都要加强锻炼。

在业务上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综艺没有对错,因为它没有标准,谁在做之前也不知道是对的还是错的。还有坚定的决心,因为你可能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的信息,要能辨别,坚持自己认为好的东西。

指尖综艺榜:您现在焦虑吗?

何忱:每天都很焦虑,因为85后很天真地会认为现在是自己的职业黄金期,认为自己还能搏一搏,还有满满的创作欲望,大家都会有想要(制作)更好(的节目)的焦虑。其实越优秀的人越努力,你会看到身边很多制作人明明都已经很优秀很成功了,他们好像付出的比你更多,学习的比你更多,会有这种焦虑。

其实我还是挺幸运的,因为身边很多人跟你一样在努力,能把节目做成功,除了努力外更多的是一种幸运,就恰好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情,它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言,也不能提高你未来做别的项目的成功几率。

指尖综艺榜:《明星大侦探》第四季会有什么的变化吗?

何忱:我们这一季更强调回归,回到这个项目的本真和初心,这也是老粉们一直都在呼吁的。当然这并非不变化,因为观众要的是熟悉的感觉,而不是熟悉的、一模一样的东西,我们一直在尝试找这样的感觉。第四季节目会更强调推理本身和嘉宾表现。

《明星大侦探》总导演何忱:一位非典型性传统综艺人

《明星大侦探》总导演何忱:一位非典型性传统综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