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當你被安利,種草某某護膚品,化妝品,是不是一時衝動把它買下時,發現它並不適合自己。

當你每次搬家的時候是不是發現很多珍藏多年壓箱底的衣服,卻可能一次也沒穿過。

當你每次興致勃勃地從超市囤了一堆食材,然而當再次打開冰箱的時候,卻發現早已過期腐爛。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1、買買買

買買買已經成為當代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生活方式。

享受生活固然沒有什麼問題,然而回過頭來反思這種生活方式,你卻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物慾縱橫的時代,一股極簡生活的風潮就顯得那麼“異樣“,卻也悄然生息地慢慢逐漸擴散開來。

這樣的風潮的帶動者說起來匪夷所思,

他們是一群規定自己在一年內絕不輕易買東西的人。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而且,這些人人數巨多,在澳洲目前就有五萬五千人!

而這項活動的創始人也有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這位澳洲小哥叫David Klein在一次搬家的過程中,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購物習慣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在整理打包自己的家的時候,

Klein發現自己家裡存在著一些他從來沒有用到過的物品。

都是在一次次商場打折促銷時候剁手的。

9.9塊甩賣!買!

買二送一!買!

這個好可愛!買!

這是限量版!買

就這樣,在收拾了一箱箱現在對於Klein根本沒有用的東西的情況下,

Klein意識到自己是不是買太多而浪費了。

而是不是這樣的情況本身就可以避免呢?

2、避免浪費

如果我一個大老爺們就這麼浪費,那麼澳洲2500萬人,會不會都有相似的情況?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該做些什麼呢?

於是他建立了一個FACEBOOK小組Buying Nothing Project,保證自己在一年內停止購買不需要的東西的同時,還向該地區的人們提供自己不再需要的東西。

就這樣,數以百萬計的東西被送走,內容從汽車,鋼琴到小玻璃罐樣樣都有。

“我們小組以及大約送出了2萬5千件不需要的物品,另外一個小組每年送出7萬件!”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直至今日,在西澳已經有110個小組,5.5萬名成員,每年送出200萬件不需要的物品。

Buying Nothing Project不是慈善機構,有著幾點原則:

· 我們相信,我們的超本地團體可以加強社區的社會結構,並確保每個成員的健康和活力。

· 我們來自一個物質豐富的地方〜而不是稀缺。

· 我們相信豐富,我們給予,我們要求,我們分享,我們借出,並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

· 我們是禮品經濟,而不是慈善機構。我們認為需要和需求,浪費和財富沒有區別。

· 我們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信任來衡量財富。

· 我們重視人們及他們的故事和敘述,超越“東西”本身。

· 我們的核心是包容和民主。

· 我們需要人們誠實和正直。

· 我們認為所有禮物都是平等的;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就是價值。

· 我們相信每個社區都擁有同樣豐富的慷慨和豐富。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另外,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的加入,人們還提供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

Buying Nothing Project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護士可以提供照顧老人和孩子的時間,

一位女士需要一個可以安葬小狗的土地,

樹木栽培者可以提供檢查土地情況的服務,

圖書管理員可以提供一些免費借閱的圖書…

一名婦女為新生兒裝配禮品籃。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在剛開始,家人和朋友都不看好他,不過,隨著他挑戰的進行,不僅有自己的好朋友,要求加入“Buy Nothing”的挑戰,

還有更多素不相識的人,在他社交平臺下留言,稱讚這種前所未見的生活方式,並且表示自己也想試試!

從最初他孤單單的一個人,現在竟然發展到了110多個不同的群組,有5萬多人參與了這個項目!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最後,

我們或許也應該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態度。

首先他們推崇的極簡生活,並不是指不吃飯,不洗澡,不為日常起居花一分錢,而是放棄無效的事情,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做一些有用的事,從而獲得最大的快樂與幸福。

扔了。“簡單”其實也是一種境界。

可能很多人會誤解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不僅僅是減少支出,降低生活品質而是真正地降低對物質的慾望,減少到最低需求的生活形態,從而去尋覓生活真正重要的東西。

然而生活中,卻實實在在有些人與極簡背道而馳。極簡的背後是什麼,是貪婪。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貪婪的本質,是我們在這個看似物質與精神極度豐富的世界,喪失了安全感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總有些人——跟朋友聊天時想著微信訊息,跑步的時候心不在焉想著工作。生活越來越忙,考慮的事情越來越多,每放下一件事也都相當不捨。

總有些人——遇到的每個人都想交往,都想從中榨取利用價值,唯人脈至上,心想“認識的每個人日後都有用”,不管是什麼火鍋局麻將局還是雞毛蒜皮局,都想去赴約,總擔心如果不去就會錯過什麼。

總有些人——對待知識也是有收集癖的。遇到好資料就迫不及待收藏,認為日後一定有用;遇到好講座就去報名,儘管事後並不會參加;自己如同一張密集的網,唯恐漏過任何一點有用信息。

5萬澳洲人決定一年不買東西,結局令人意想不到……

其實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可能我們自己就是這段文字準確的寫照。貪慾造就了壓力,壓力不斷衝擊著我們,筋疲力盡的我們喪失了對未來的希望。

或許我們真應該去反思,我們需要的究竟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