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國師年譜》註譯(卷下:43歲)

【題解】

玉林禪師43歲那年,為母守喪期滿。出關後立誓整頓禪門,作《丙申三誓》、《自勵四誓》等文。玉林禪師前往理安,住持通問和尚的入塔儀式;被荊溪居士邀請住持磬山寺,玉林禪師堅決推辭。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下:43岁)

【原文】

順治十三年丙申,師四十三歲。

是年,持草堂老人心喪期滿,故佛誕小參有“三年不事事,強起答群賢”之語。師見法門上下相蒙,日趨日下,勢不可以回挽,惟嚴慎門牆,揀別濫廁,為救時之一得,故有《丙申三誓》雲:重佛祖慧命,故立此三誓:一、非透向上關者,即精明教理,誓不獎借。一、非透向上關者,即精通文學,誓不獎借。一、非透向上關者,即富有福德,誓不獎借。

又《自勵四誓》:一、誓不與本分間隔,作一佛事,乃至一稱一禮。一、誓不與本分間隔,為一人,乃至交一言。一、誓不與本分間隔,閱一書、作一字。一、誓不與本分間隔,一坐立,一談笑。

閱《夢遊集》,《題憨山大師示普瑞沙彌語》雲:“明神宗朝依教修行善知識三:曰云棲、曰憨山、曰紫柏,皆行其所信,不行其所疑,如是自利,如是利他,愚智飲崇,古今瞻仰,是亦不為無補於法門矣!乃後之名利燻心者,造大妄語,動稱悟道,上下相罔,賣拂賣衣,雖竊有佛祖兒孫之名,略無人天師範之實,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自墮良重,何言利生?識好惡者,可不知所決擇?”

是秋,往理安,為問和尚秉炬入塔。荊溪諸檀越請師主持磬山祖席,師辭。檀越皆先磬山弟子,長跪固請,師亦長跪固辭。

【今注】

《夢遊集》: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的語錄。

雲棲、憨山、紫柏:雲棲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以及藕益智旭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原書作“紫栢”,今訂正為“紫柏”。

大妄語:指欺世盜名,謊報自己修行的境界——未證言證,未得言得。

【今譯】

1656年,43歲。

這一年,為草堂繆太夫人守心喪三年期滿,所以佛誕小參開示裡有“三年以來無所事事,勉強起來回答群賢”的話語。

玉林禪師看見禪門上下互相矇蔽,一天不如一天,趨勢難以挽回。只有嚴格謹慎對待禪門出入資格,揀擇辨別濫竽充數之輩,才能挽救時弊。所以,玉林禪師創作了《丙申三誓》,誓言說:

尊重佛祖慧命,所以立此三誓:如果不是通透根本的人,就算他精明理論,我也發誓不讚許他;如果不是通透根本的人,就算他精通文學,我也發誓不讚許他;如果不是通透根本的人,就算他富有福德,我也發誓不讚許他。

玉林禪師還立下《自勵四誓》:發誓不與本份事有所間隔,比如在作佛事的時候,甚至一稱名,一作禮;發誓不與本份事有所間隔,哪怕是隻為一個人,甚至一句話;發誓不與本份事有所間隔,哪怕是看一本書,寫一個字;發誓不與本份事有所間隔,哪怕是坐下站起,一次言談,一次微笑。

閱讀《夢遊集》,創作了《題憨山大師示普瑞沙彌語》一文,文中說:“明神宗朝依教修行的大善知識有三位,分別是雲棲大師、憨山大師、紫柏大師,都遵行正信的,而不是可疑的,按照佛法自利,按照佛法利他,古往今來,不論普通人還是修行人,都敬仰他們,他們佛門是有補益的。可惜,在他們圓寂後,佛門中利慾薰心的人,造大妄語,動不動號稱自己悟道,從上到下互相欺瞞,將拂塵僧衣當成商品進行買賣,雖然竊據佛子佛孫的名頭,卻沒有身為人天師的風範,就好比一個瞎子領著一群瞎子往前走,牽連著一起墜入火坑。自己都墮落了,還說什麼利益眾生呢?真正明白好壞的人,能不知道如何抉擇嗎?”

這一年秋天,玉林禪師前往理安,為通問和尚舉火,住持了遺體入塔儀式。荊溪這個地方的居士們邀請玉林禪師留下來住持磬山寺祖庭,玉林禪師表示推辭。這些居士都是當年磬山圓修老和尚的弟子,都跪下來堅持邀請,玉林禪師也跪下來堅決推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