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下:43岁)

【题解】

玉林禅师43岁那年,为母守丧期满。出关后立誓整顿禅门,作《丙申三誓》、《自励四誓》等文。玉林禅师前往理安,住持通问和尚的入塔仪式;被荆溪居士邀请住持磬山寺,玉林禅师坚决推辞。

《玉林国师年谱》注译(卷下:43岁)

【原文】

顺治十三年丙申,师四十三岁。

是年,持草堂老人心丧期满,故佛诞小参有“三年不事事,强起答群贤”之语。师见法门上下相蒙,日趋日下,势不可以回挽,惟严慎门墙,拣别滥厕,为救时之一得,故有《丙申三誓》云:重佛祖慧命,故立此三誓:一、非透向上关者,即精明教理,誓不奖借。一、非透向上关者,即精通文学,誓不奖借。一、非透向上关者,即富有福德,誓不奖借。

又《自励四誓》:一、誓不与本分间隔,作一佛事,乃至一称一礼。一、誓不与本分间隔,为一人,乃至交一言。一、誓不与本分间隔,阅一书、作一字。一、誓不与本分间隔,一坐立,一谈笑。

阅《梦游集》,《题憨山大师示普瑞沙弥语》云:“明神宗朝依教修行善知识三:曰云栖、曰憨山、曰紫柏,皆行其所信,不行其所疑,如是自利,如是利他,愚智饮崇,古今瞻仰,是亦不为无补于法门矣!乃后之名利熏心者,造大妄语,动称悟道,上下相罔,卖拂卖衣,虽窃有佛祖儿孙之名,略无人天师范之实,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自堕良重,何言利生?识好恶者,可不知所决择?”

是秋,往理安,为问和尚秉炬入塔。荆溪诸檀越请师主持磬山祖席,师辞。檀越皆先磬山弟子,长跪固请,师亦长跪固辞。

【今注】

《梦游集》:明末高僧憨山德清的语录。

云栖、憨山、紫柏:云栖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以及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原书作“紫栢”,今订正为“紫柏”。

大妄语:指欺世盗名,谎报自己修行的境界——未证言证,未得言得。

【今译】

1656年,43岁。

这一年,为草堂缪太夫人守心丧三年期满,所以佛诞小参开示里有“三年以来无所事事,勉强起来回答群贤”的话语。

玉林禅师看见禅门上下互相蒙蔽,一天不如一天,趋势难以挽回。只有严格谨慎对待禅门出入资格,拣择辨别滥竽充数之辈,才能挽救时弊。所以,玉林禅师创作了《丙申三誓》,誓言说:

尊重佛祖慧命,所以立此三誓:如果不是通透根本的人,就算他精明理论,我也发誓不赞许他;如果不是通透根本的人,就算他精通文学,我也发誓不赞许他;如果不是通透根本的人,就算他富有福德,我也发誓不赞许他。

玉林禅师还立下《自励四誓》:发誓不与本份事有所间隔,比如在作佛事的时候,甚至一称名,一作礼;发誓不与本份事有所间隔,哪怕是只为一个人,甚至一句话;发誓不与本份事有所间隔,哪怕是看一本书,写一个字;发誓不与本份事有所间隔,哪怕是坐下站起,一次言谈,一次微笑。

阅读《梦游集》,创作了《题憨山大师示普瑞沙弥语》一文,文中说:“明神宗朝依教修行的大善知识有三位,分别是云栖大师、憨山大师、紫柏大师,都遵行正信的,而不是可疑的,按照佛法自利,按照佛法利他,古往今来,不论普通人还是修行人,都敬仰他们,他们佛门是有补益的。可惜,在他们圆寂后,佛门中利欲熏心的人,造大妄语,动不动号称自己悟道,从上到下互相欺瞒,将拂尘僧衣当成商品进行买卖,虽然窃据佛子佛孙的名头,却没有身为人天师的风范,就好比一个瞎子领着一群瞎子往前走,牵连着一起坠入火坑。自己都堕落了,还说什么利益众生呢?真正明白好坏的人,能不知道如何抉择吗?”

这一年秋天,玉林禅师前往理安,为通问和尚举火,住持了遗体入塔仪式。荆溪这个地方的居士们邀请玉林禅师留下来住持磬山寺祖庭,玉林禅师表示推辞。这些居士都是当年磬山圆修老和尚的弟子,都跪下来坚持邀请,玉林禅师也跪下来坚决推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