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青島市委書記郭松年回憶青島計劃單列獲批過程

原青島市委書記郭松年回憶青島計劃單列獲批過程

原青島市委書記郭松年回憶青島計劃單列獲批過程

原青島市委書記郭松年回憶青島計劃單列獲批過程

“計劃單列對於青島社會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怎麼估量都不為過。”

——郭松年

失落

青島意外落選計劃單列

1983年,重慶被列為我國首個計劃單列市,“經濟特權”的“下放”點燃了包括青島在內的部分經濟中心城市的熱情。然而隨後當武漢、瀋陽、大連等城市獲批單列後,青島感到了失落。“為什麼沒有青島呢?比起這些城市來,青島的條件並不差,甚至可以說要好。”時任青島副市長郭松年說。

當時的青島作為沿海開放港口城市,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工業基礎和外貿出口等方面頗具優勢。1981年後,國家大力推動沿海城市對外經濟貿易工作,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青島視察,反覆強調要充分發揮青島沿海城市的作用。而青島當年也是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是有些沿海城市無法比擬的。

改革開放後的幾年時間裡,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使中央著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進而選擇了城市計劃單列作為突破口。在郭松年的記憶中,在研究實施計劃單列市,中央領導和國家經貿部領導當年來青考察時,也曾“屬意”計劃單列可以考慮青島。有了這麼多的良好兆頭,青島在爭取計劃單列上原本是信心十足的,沒料到結果挺失落。

爭取

兩次在船中提出建議

爭取計劃單列的念頭時時浮現在市委市政府集體領導班子的腦海中。1986年夏天,機會終於來了。

市裡接省裡通知,國務院主要領導要來青島視察。時任市長郭松年馬上向劉鵬書記彙報,在溝通匯報要點時,議到要不要提青島計劃單列,怎麼提,誰來提等問題。

8月30日,國務院主要領導來到青島。按接待計劃,31日省市領導班子陪同一起乘輪渡去開發區考察,“當時我和港務局局長常德傳陪同中央領導坐在艙內左側,省市領導和其他陪同人員坐在右側,當常德傳彙報完港口情況後,我感覺機會來了。”今年83歲高齡的郭松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彷彿就發生在昨天。

當時郭松年對中央領導同志說,“我向您彙報個事情。改革開放以來,青島發展很快,為國家也做了很大貢獻,但是受到政策和體制方面制約,影響了積極性的發揮。我們申請過計劃單列,但遲遲沒有獲得批准,建議國務院認真考慮青島的請求。”當時他還列舉了青島與其他幾個已經實行單列城市的經濟指標的對比,並與大連進行比較。

當時中央領導沒有表態,半個小時的船程很快結束。

在開發區考察完後,回青島的船上,郭松年爭取機會,再次提出了單列問題,並且開門見山地問:“青島計劃單列的問題能不能解決?”

中央領導一邊沉思,一邊微微頷首。“看到領導點頭,我心裡有了底,上岸後立即向劉鵬書記彙報,讓他在正式彙報工作時可以有底氣地將計劃單列的事情提出來。”

彙報

中央領導傾向“大連模式”

第二天,在八大關小禮堂,劉鵬書記正式向中央領導彙報工作,郭松年市長隨後彙報計劃單列的事情。時任外經貿委主任劉吉德也參加了這個會議,見證彙報會議的整個過程。

當青島申請計劃單列的請求被正式提出後,會場一片寂靜,還是中央領導打破僵局:“原來有個意見,先搞那麼多。各地都想搞,也不再增加了。但青島確實有特殊情況,正像你們講的,又是沿海城市,又是開放城市,又是比較大的城市,可以考慮。也就是說,你們有兩個問題,我認為基本上都可以考慮。一個是賦予同大連相當的權限,向大連看齊,學大連嘛;第二個,計劃單列問題,也可以考慮,回去商量一下。”

中央領導隨後把目光投向在座的山東省兩位主要領導:“你們省裡什麼意見?”“省裡沒意見。”時任山東省長李昌安首先回應。時任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接著說,“我們也打過幾次報告。”

“一個困擾青島進一步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郭松年說,不過在彙報前後還有個小插曲,將可能留下的一些小尾巴給及時卡掉了。

郭松年回憶說,從開發區考察回到家,已是晚上10點多,在考慮次日彙報問題時,他突然記起彙報提綱中一個提法不妥,立即給市政府秘書長李延令打電話,讓他組織印刷所同志將原稿中“或者參照江蘇省南京的做法,在省內實行單列”字樣去掉,直接挑明“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享有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也就是‘大連模式’”。“後來想想,這個決定是對的,否則真有可能留下一些不應有的尾巴。”郭松年說。

1986年10月15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對青島市實行計劃單列的批覆》。“我算了一下,從8月31日到10月15日,僅僅一個半月時間,就辦完了這樣一件牽涉到多個部委的大事,應當說是高速度的。”劉吉德回憶說。

在青島對外開放的30多年時間跨度中,1986年10月15日,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也是一個讓青島“脫胎換骨”重大飛躍的時刻。這一天,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對青島市實行計劃單列的批覆》,這個決定賦予了青島省一級經濟管理權限,並同意在青島市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

就普通市民而言,他們將這次改革簡稱為“計劃單列”,卻不曾知曉這對青島的社會經濟發展即將帶來的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動作用。

不過,很快,城市面貌的改善讓市民直接感受並享受到了它的 “能量”:“引黃濟青”工程解決城市用水短缺問題、青島機場復航、濟青高速公路建成、市民用上了煤制氣……

正是當年在輪渡上的兩次提議和在八大關小禮堂的一次重要彙報,解決了困擾青島進一步發展的“老大難”問題,將青島推上了計劃單列市的快車,也使青島的發展站上了一個新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