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幾點看法

班級管理是一門育人科學,是幼兒園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礎、是核心。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具體操作者、執行者。班主任應該以身作則,深入學習幼教法規及《綱要》精神,經常瞭解,參與各種教研,教改活動及業務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班級是幼兒學習生活的環境,幼兒的大部分活動都是在班級內進行的,幼兒能力健康成長取決於班級管理工作的實施。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樹立先進的幼兒園班級管理理念、創設和諧的班級環境。班主任應該做到嚴以律已、寬以待人,要信任、尊重、關心學生,做到以身作則,時時處處事事起帶頭作用,作出榜樣,作出表率。切實起到排頭兵、領頭雁的作用。做班主任,說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教師要用真誠的愛心,恰當地運用表情、動作、語言去關愛、呵護的感染孩子。下面我們就談談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的一些看法。​

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幾點看法

1.關愛學生,春風化雨

孩子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們有喜怒哀樂,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獲得做人的快樂。對孩子來說愛是陽光,給孩子關心和鼓勵,能夠促使其上進。高爾基曾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對孩子充滿愛心,對小班學生要創設和諧溫馨的家庭式氛圍。班主任用自己正直無私、坦誠寬容、平易近人的人格力量,以自己良好的素質和修養,加上與孩子的情感互通,使孩子產生敬佩感、信賴感、親切感。如:班上有一個調皮的孩子,老師讓大家休息時去廁所,他偏不去,結果在大家做遊戲時,他尿了褲子,然後哇哇大哭。針對這種情況,班主任及時地把他的溼褲子換了下來。然後拍拍他的肩旁,有鼓勵的語氣說:“小男子漢還哭鼻子啊?”及時的引導他,下次要聽老師的話,不然還會尿褲子的。告訴他老師已經把他的褲子洗乾淨啦,回家時可以拿回去啦。小孩子也知道感恩,從此以後他就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了。關愛學生,使學生如沐春雨,滋潤心田。教師以情感人,把班集體建設成一個溫馨、和諧的大家庭。

2.信任學生,潤物無聲

尊重學生是基礎,信任學生是表現。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現。推心置腹,以誠相見,充分信任學生,是師愛的具體表現。在中班時期,班主任除了繼續創設和諧溫馨的家庭式氛圍以外,還要注重對幼兒主人翁意識的培養。如:在環境的創設方面,區角如何擺放,牆面如何佈置,都充分尊重幼兒,讓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級大家庭中的一員,積極參與,共同商量、共同創設。這樣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幼兒有改變環境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有助於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和愛護環境的教育。​

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幾點看法

3.培養習慣,嚴格要求

一個班級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教師、保育員、家長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讀書時要求全班幼兒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老師每天主動熱情地接近他們,拉近和幼兒之間的距離,親切呼喚孩子的乳名,和幼兒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幼兒溝通與交流。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當小組長,幼兒在當組長的過程中各種能力都得到了鍛鍊,特別是幼兒的領導力。讓小朋友逐漸懂得,應該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只有不斷學習別人的優點,自己才會不斷進步。當幼兒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要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說話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幼兒在固定的音樂訊號中參加老師組織的各類活動,在老師的提醒下學會了排隊等候、肥皂洗手、輕輕走動、安靜遊戲。這些辦法對幼兒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再如:看圖書時,曉敏來到圖書角後,略略翻看了一本書後,就把書隨手一放,再拿起一本,再翻了翻後,又隨手一放,一會兒圖書角的圖書就亂成一團了。班主任見狀說:“你們看呀,書寶寶家都找不到了,你們不知道該選什麼書了吧。我們先把書都整理好再看,好嗎?”於是,老師急忙先動手把書整理好,然後告訴幼兒:“看書時,看完一本書放回原來的地方後,再換一本看,這樣圖書會整齊排隊的,你們要把這個小秘密告訴所有的小朋友吧!”活動結束時,他們把圖書擺放得很整齊。幼兒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讓每一個幼兒都參與討論、表達意見,根據討論的結果,制定全班遵守的班級常規。用條件反射原理學習規範,幫助幼兒在同伴互動中掌握交往方式,明確活動規則,規範日常行為。​

幼兒園班級管理中的幾點看法

4.活動育人,和諧集體

實施班級管理時,應觀察方法實施後的效果,對缺乏智慧的管理方法應該及時調整、改進,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班主任充分利用好開展各項活動的機會,寓管理於活動之中。在生活活動常規管理中,當幼兒進行盥洗時,我們老師和保育老師也是分工合作,合理、有序地組織幼兒進行盥洗和室內遊戲,使各個活動開展地有條不紊。班級有個幼兒用餐時進餐速度特別慢,不僅挑食,還等著老師去喂她吃。班主任發現問題後,就引導她:“吃飯太慢,飯菜就涼了,會影響消化的,肚子也會疼的,小朋友都要自己吃飯,看看你都長大啦,不挑食,什麼飯菜都吃,才會有營養,才會聰明,身體才會健壯!”每當吃飯的時候用類似的話語引導她,聽了話的她逐漸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吃飯的速度變快了許多,慢慢變得不挑食了。班主任要熟悉瞭解每一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個性特點,身體狀況等等,在活動中及時引導,讓孩子心甘情願地接受老師的教育,及時糾正不良習慣,形成和諧的班集體。良好的班集體能使班級管理形成良性循環,如在一個大家都很講道理,又能遵守各類遊戲規則的班級裡,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會很低,孩子們好學向上的氛圍會更濃,精神面貌會更好。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門知識、一門藝術,做為班主任,就應多動腦筋,細讀這門知識,展示這門藝術。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同學間融洽的人際關係,提高道德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讓幼兒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生存、最終學會做人。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部分內容來源網絡,因無法核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