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天然植物肉」,便宜好吃還補鈣,幾塊錢炒一大盤你肯定吃過

近來天氣悶熱,很多人就慵懶起來,不愛做飯,食慾不振。可能去菜市場的次數都少了,很多人逛菜市場都挺隨性,看到什麼食材臨時想起要做什麼菜。但是我每次逛到賣豆腐的攤位就不禁買兩塊。

豆腐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食物,有著久遠的歷史,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歡。好吃還補鈣,營養豐富,有著“天然的植物肉”之稱,植物蛋白非常豐富,營養價值比肉一點也不差。關鍵是很便宜,幾塊就能炒一大盤。

它是“天然植物肉”,便宜好吃還補鈣,幾塊錢炒一大盤你肯定吃過

豆腐含有豐富的鈣、鎂、鐵、鉀等多種微量元素,一小塊的豆腐含有的鈣,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的需要量。豆腐不含有膽固醇,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多吃豆腐比吃肉都強。

豆腐現今中國南北都有分佈,在古時,豆腐就已極具盛名,是我國的國粹。根據相關的研究,豆腐最晚在漢代已經出現。到底是誰發明的,眾說不一。

它是“天然植物肉”,便宜好吃還補鈣,幾塊錢炒一大盤你肯定吃過

第一種說法,豆腐是周代人發明,起源於西周。有許多人相信這一種說法,是因為在清代有一本叫《事物原會》的書,在書中有明確記載,稱周代已經有豆腐,並且書中還寫了孔子不食豆腐。此書成書的年代太晚,內容的可靠性無所查糾,所記載的這些內容值得懷疑。

它是“天然植物肉”,便宜好吃還補鈣,幾塊錢炒一大盤你肯定吃過

第二種說法,豆腐是在五代十國時期的人發明的。有很多人相信這一說法,還是因為有本書中有著記載。在五代時期,有一本書叫做《清異錄》,書中有“日市豆腐數個,邑人呼豆腐為小宰羊”的記載,這是目前現存古代文獻中最早的對於“豆腐”一詞的記載。而且,古時人們就有這一說法,豆腐堪比小宰羊。因此就有許多人據此認為,豆腐應該是五代十國的人發明的,五代十國時期才開始出現的。

它是“天然植物肉”,便宜好吃還補鈣,幾塊錢炒一大盤你肯定吃過

第三種說法,也是目前最多人相信最為主流的看法,豆腐是漢代我國煉丹家、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綠色健康食品。因為,這種說法可尋之據較多,後來的許多文獻都有記載,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的故事。

《本草綱目》中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南朝佚文《宋拾遺錄》中寫:“豆腐之術,三代前後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於世”。在後續的《鳳臺縣志》中也有所引用南朝佚文《宋拾遺錄》中的內容。而且在漢代已經完全具有了製作豆腐的原料和技術設備,所以這種說法的可信度是很高的。

它是“天然植物肉”,便宜好吃還補鈣,幾塊錢炒一大盤你肯定吃過

時至今日,豆腐深受我國人民、周邊各國及世界人民的喜愛。發展至今,已品種齊全,花樣繁多,具有風味獨特,製作工藝簡單,食用方便。而且豆腐怎麼烹飪都可以,煎炒烹炸等等樣樣好吃。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最具特色的一種:麻婆豆腐(Mapo doufu)

麻婆豆腐是四川傳統名菜之一,屬於川菜。主要特點就是麻辣,麻來自花椒,辣來自辣椒,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點。可根據個人口感有不同的做法,其口味獨特,口感順滑。

它是“天然植物肉”,便宜好吃還補鈣,幾塊錢炒一大盤你肯定吃過

麻婆豆腐最普通常見的製作步驟:

1、將豆腐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放入加了少許鹽的沸水中氽一下,去除豆腥味,撈出用清水浸泡;豆豉等剁碎,蒜苗切段,姜切末;

2、炒鍋燒熱,放油,放入牛肉餡炒散;待牛肉餡炒成金黃色,放入豆瓣醬同炒;放入豆豉、薑末、辣椒粉同炒至牛肉上色;

3、下肉湯煮沸;放入豆腐煮3分鐘;加醬油、蒜苗段、糖,用鹽調味,再用溼澱粉勾芡;盛出後撒上花椒麵、蔥末即可。

它是“天然植物肉”,便宜好吃還補鈣,幾塊錢炒一大盤你肯定吃過

關於麻婆豆腐由來還有一故事,相傳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萬福橋邊,有一家原名“陳興盛飯鋪”的店面。店主陳春富(陳森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女老闆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

它是“天然植物肉”,便宜好吃還補鈣,幾塊錢炒一大盤你肯定吃過

當年的萬福橋是一道橫跨府河,在這一帶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腳、打尖。光顧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伕和勞苦力。因為陳氏對烹製豆腐有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製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她創制的燒豆腐,則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其飲食小店後來也以“陳麻婆豆腐店”為名。因此,就廣為流傳了下來。

它是“天然植物肉”,便宜好吃還補鈣,幾塊錢炒一大盤你肯定吃過

豫躍:愛生活,要豫躍(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