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矛盾|如果高考是人生第一個拐點 房子是第二個

鬧矛盾|如果高考是人生第一個拐點 房子是第二個

賈平凹說,為了房子,人間鬧了多少悲劇。他引用一個“囚”字來比喻房子,“房子是囚人的,人尋房子,自己把自己囚起來,這有點投案自首”。這個比喻有點打動我了。

最近高考的熱點來得快去得也快,一直以來,高考都成為了不少人改變生活軌跡的一個節點。“知識改變命運”一直都是一個不過時的真理,但同時社會上也充斥著不少類似“讀書無用論”的言論。如:“高考考的好不如房子買的好”、“高考結束啦,要買房子啦,還買不起”……在某論壇中,甚至還有不少人在談論“博士研究生畢業的工作待遇還沒有研究生好,讀博士的意義在哪?”不禁讓人唏噓。

過去許多年,順應著中國大環境的發展,“財富”一詞深深影響了這個社會。追求財富成為了大部分人的理想和目標,而為了某種理想執著堅持的故事已經成為新聞出現在社會新聞當中。當然,追求財富並非無意義,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一心向前看”才是無意義的,儘管後者的效果可能暫時優於前者,但只是暫時。

房子是重要的,沒有人願意否認這一點。但如諸如“高考考的好不如房子買的好”的言論,暴露其的短視和狹隘。在人生某個階段能有套房子,讓自己在一個城市有容身之所,是一個家的基本組成部分,確實影響了今後的生活軌跡。但與高考相提並論,我是不認同的。

房子縱然金貴,它依舊是身外之物。換句話說,想要得到理想甚至夢想中的東西,都只能從自身做起。著名“精神導師”馬雲先生的“85分觀點”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他說“如果能輕鬆考到85分就可以了,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參與社會的學習和鍛鍊”,要遠比努力考到95甚至更高要有意義。

如果不是河南、山東等高考“困難戶”,這些話似乎是很有道理的。

學習態度才是人生的第一個拐點——大學是培養興趣學習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理想場所。進入大學,有了相對寬鬆的環境,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追求一種精神上的富足,豐富自己的學識和生存技能,多一點努力和勤奮,受益匪淺。

我無法認同房子也能成為人生的拐點。在某種境遇下,或許是,但終究房子不能成為人生拐點。人生的話題太過宏大,房子只是一個節點,是你應該做了,可以做了,有能力做了。而在財富無法平均的現實中,房子只能通過你的努力去贏得,而你的一切就是知識。大學,依舊是學習、豐富知識的第一場所。

如果你正面對不公,賈平凹先生的這段話或許會給你一些思考:“用不著熱羨和嫉妒他人的千般好,用不著哀嘆和怨恨自己的萬般苦,也用不著恥笑和賤看別人不如自己,生命的快活並不在於窮與富、貴與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