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自媒體大佬,請放過我們的孩子,別再討論這件事了!

-快樂成長比快速成功更重要-

各位自媒體大佬,請放過我們的孩子,別再討論這件事了!

各位自媒體大佬們,能放過其他孩子嗎?

還希望更多的模仿者出現嗎?

各位自媒體大佬,請放過我們的孩子,別再討論這件事了!

甘肅女生跳樓的餘波還沒過去,上海世外事件這又成了熱點。

一時間朋友圈刷屏、微博刷屏,訂閱號刷屏,各種還原現場、教孩子跑、哀悼...

找熱點、追熱點、抓熱點,唯恐一不小心流量下滑,kpi難看,獎金被扣。

身為媒體人,你的良知呢?你的專業性呢?你正義感呢?

人血饅頭吃夠了嗎?

犯罪領域有個類型叫“模仿犯罪”,是指潛在的罪犯按照新聞、書籍、影視等犯罪情節,模仿其作案手法,形成相似的案件

米脂縣砍殺學生事件才過去兩個月,很難說上海世貿的犯罪嫌疑人不是模仿其做法。

從兩名嫌疑犯的生活軌跡裡,可以發現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沒有工作,都曾漂泊多處,生活失意,對社會不滿。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就是同一種人,他們的內心因為外界的擠壓而扭曲、壓抑,繼而膨脹焦躁,需要找到一個發洩口。

米脂的趙某找到了,被媒體大肆宣揚,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度,血淋林的呈現在人們的面前,而其中的讀者就可能有上海的黃某。

各位自媒體大佬,請放過我們的孩子,別再討論這件事了!

這一回,還將是一樣的套路,案發現場事無鉅細的描述以及視頻,已經鋪天蓋地的推送到各位看客的面前,可想而知的,接下來,深挖黃某背景的,臆造其主觀視角的文章,也不會少。

但我就想問了,你要讓人知道現場的細節幹嘛?

除了往受害家長身上上撒鹽,還有別的用途嗎?

前段時間空姐被害事件中,自媒體大號二更食堂毫無底線的“第一人稱”細節描寫還不夠警醒的嗎?

是的,每次的事件都足以讓家長們再一次的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然而教孩子跑這件事還用得著再說一遍嗎?碰到危險會跑不是人的本能嗎?

事實上,媒體也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模仿犯,新聞故事、電影小說,都被認為是推動了模仿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模仿犯罪一旦發生,就會導致某類犯罪案件數量在較短時間內急速增多,進而引發社會恐慌。

2010年3月23日南平實驗小學門口的砍殺命案之後,短短40天內,有5起相似案件在全國發生,恰巧,2009年底微博的誕生,被視為自媒體時代的開端,從那個時間起,媒體的門檻被無限降低,傳播的及時性和範圍成幾何數增長。

各位自媒體大佬,請放過我們的孩子,別再討論這件事了!

所以,你要說這些案件是巧合我是絕對不信的。

可以想象,這些被精準推送到潛在嫌疑犯手機上的新聞,故事,視頻,將會對ta產生怎樣的影響?

一邊是無處發洩的地火,一邊是模仿成本極低的途徑。

我在傳統媒體行業裡從業20年,深知媒體的威力。

在這樣一個網絡已經進化到3.0時代,大數據和推送算法已經準到不可想象的年代,每個人得到的信息都是層層堆疊和不斷深入的,包括那些潛在的罪犯。

正在發生的事情經過媒體傳播會具有暗示的力量。對於有某種挫折感或者預謀著什麼的人來說,同類型的事件發生,會讓他們更大膽的去實施犯罪。

生命需要被尊重、被珍愛,無論逝者還是生者。

我只希望每一個在網絡寫字的人,還保留有一顆善良的心,

不要被點擊、被流量矇蔽了雙眼,

不去過度渲染事件,不去盲目追尋熱點,

請放過我們的孩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