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的當務之急是擺脫敵軍的兩面夾擊,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

紅二十五軍進入欒川后,接連與地方民團進行了三次戰鬥狠狠打擊了地方反動民團“十大連”。部隊行進到石廟、陶灣叫河一帶。這時,他們發現由伏牛山進入陝西,必需經過的兩個關口——朱陽關、五里灘。這兩個隘口。都有國民黨的重兵把守;同時,據紅軍偵察兵偵察發現,尾追紅二十五軍之後的國民黨40軍,已經進入到昨晚紅軍宿營地的廟子,欒川鎮,這時紅軍的當務之急,就是想出辦法,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兩面夾擊,否則,紅二十五軍將會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紅軍如何應對目前這種困局呢?

我軍的當務之急是擺脫敵軍的兩面夾擊,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

1934年11月28日,紅二十五軍從獨樹鎮浴血奮戰突出了重圍,在方城縣拐河鎮擊潰了尾追的敵人之後,進入到伏牛山區善於打游擊戰的紅二十五軍,到了伏牛山區,真可以說是如魚得水,發揮自己機動靈活的戰術優勢。在木扎嶺突破敵人的圍堵擺脫了敵人的尾追。

我軍的當務之急是擺脫敵軍的兩面夾擊,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

但敵人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為了把紅軍消滅在伏牛山區蔣介石就命令駐守在開封的19軍60師,沿隴海路西下,於1934年12月1日,先於紅二十五軍到達朱陽關、五里灘。在這兩個關口,都修築了防守工事,佈置下一個“鐵筒陣”,等待著紅二十五軍往裡面鑽。

我軍的當務之急是擺脫敵軍的兩面夾擊,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

同時,尾追紅二十五軍之後的國民黨第40軍第44師和95師,組成的“追剿第二支隊,也跟蹤到欒川、廟子一線。至此,紅二十五軍腹背受敵,情況萬分危急”。如果紅軍想不出擺脫敵人的辦法,就有全軍覆沒的的危險。紅軍如何突破敵人的“鐵筒陣”、擺脫敵人的夾擊呢?因為紅軍軍紀嚴明,深受人民的愛戴,人民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帶領紅軍走了一條神秘的小道,繞過了敵人的“鐵筒陣”,這才使紅軍轉危為安。帶領紅二十五軍走出伏牛山區、饒過敵人“鐵筒鎮”的人叫陳廷賢。

我軍的當務之急是擺脫敵軍的兩面夾擊,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

紅二十五軍軍長程子華,山西運城人,黃埔軍校畢業生,是科班出身的紅軍將領。當年才29歲。他就放手發動全軍到群眾中去,深入動員群眾,找出“僻嶺小徑。”程軍長在群眾中,“偶然遇到了一個人,這人就是擔著貨擔走四方的陳廷賢。陳廷賢的出現,奇蹟般地化解了紅二十五軍的危局。

我軍的當務之急是擺脫敵軍的兩面夾擊,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

“陳廷賢,出生于山西省晉城巴公鄉長陰村,陳十歲那年,父親貧病交加,也就是在這一年,兩個妹妹也活活的餓死。為了活命,陳廷賢把小弟過繼給了別人。在此之後,陳廷賢離開了家鄉,到處流浪乞討到盧氏(現在欒川縣縣城以西的部分,都屬於當時的盧氏縣)為了活口就常挑著鹽到山區販賣”。為了躲避土匪,他走出一條盧氏縣很少有人知道的秘密山道。

我軍的當務之急是擺脫敵軍的兩面夾擊,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

程子華在與陳廷賢交談中,老鄉親情拉近了他們的距離。陳廷賢心裡也清楚,目前,十五軍所處的危險境地。他痛快地說:“程軍長,你們快走吧,我給你們帶路,晚了就來不及了,”就這樣,陳廷賢帶著紅二十五軍出發了。

我軍的當務之急是擺脫敵軍的兩面夾擊,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

為了保證紅二十五軍順利的通過險隘,紅二十五軍先派出手槍團提前出發,翻過熊耳山,到朱陽關以東十五華里處,佯裝主力。於12月5日黎明,沿著一條被稱為‘七十二道水峪河,二五里腳不幹’的深山峽谷,走出懸崖陡壁中一線天的通道,傍晚走出文峪溝,沿洛河南岸前進”。12月7日,紅二十五軍到達官坡,12月8日,紅軍到達蘭草,當天,就從蘭草殺向豫陝交界處的要塞——鐵鎖關。經過激戰,拿下鐵鎖關。至此,紅軍終於打開了進軍陝南的大門。蔣介石聚殲紅軍於伏牛山區的企圖,又一次落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