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

关注我,治愈你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本文为Lens微信公号“WeLens”(ID:we-lens)授权转载。Lens 是一个致力于发现创造与美、探求生活价值、传递人性温暖的文化传播品牌。

“凭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凭他们付出了我们看不到的代价。”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奔到地铁口要五分钟,出站时要走过两个街区到达单位。中间会路过三个早餐摊:煎饼、包子和快餐连锁。你想要给生活以变化,落实到具体,你跳过了今天本该轮到的煎饼摊,走进了包子铺。

从闹钟响起的那一刻起,大多数人就知道自己今天一天都会去哪儿,做什么事有时这种节奏支撑起你生活的框架,有时候内在化学变化来临,你想撞断它。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早会过后,东京已接近中午。你看到有人又发朋友圈了。话语里俏皮地抱怨舟车劳顿,但配了九张和劳累没有一点关系的东京风景照。

……五味杂陈是形容此刻心情最礼貌的说法。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是一个问句。

自由职业者是一个选择题,对他们而言,同样是选择了其中一条路,而放弃了其它。我们搜集到的例子中,每个人都提到了人生轨迹的变化。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阿久

从 辅导员 到 靠驻唱养活做音乐的乐队主唱:

刚辞掉大学辅导员、到大理组乐队的时候,父母半年不接我电话。没有什么存款,靠在酒吧驻唱赚钱,一周四天。那时,这四天是我最期待的,因为酒吧包晚饭,还送一杯酒。


最惨的时候,我们一周只吃四天饭,把酒吧老板都吃怕了。老板让我们暖场,唱他指定的歌,但我们常常偷偷地唱自己写的歌,观察观众的反应。


有客人专程来看我们演出,慢慢地有经纪人、有公司来和我们谈出专辑的事儿。后来我们在大理买了座小院子,有自己的工作室,去年是我毕业后第一次给爸妈包红包,两个人都是12888,觉得自己棒呆了。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A男 从 文员 到 编剧:

三年前辞职在家写剧本,接的第一个活儿合同出了问题,最大的一笔稿费拖了一年。当时银行卡里只剩几千块钱了,女友刚刚参加工作实习工资三千,我们决定从东四环搬到通州,不然付不起房租。


唯一觉得对不起的人就是她,每天挤早晚高峰将近两小时的地铁,不敢吃不敢穿,过节不敢出门,过生日不敢喊朋友。


有天早晨接到了一条银行短信,是笔巨款,我赶快把女友推醒给她看短信,她愣了几秒钟她一下子号啕大哭,说终于不用当着同事的面啃馒头吃泡面了。很感谢她在我人生中最难的一年里不离不弃。现在卡已经存够了买房的首付,在那样的日子总算是过完了。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Apple 从 会计 到 咖啡培训师:“都说让我去找个单位,有五险一金,有产假。”

几乎是在亲戚朋友不解的眼光中辞职,那时口袋里只有八百块钱。


刚好大学在咖啡馆打了三年半的工,所以跑遍本地的咖啡馆,毛遂自荐,一圈下来,有个老板看过我的手艺后,当下决定让我给他们员工做短期培训。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收入不稳定,第一年里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情人节和男朋友吃烧烤就算是庆祝了,辛酸又幸福。一直到第四年,卡里的存款才超过六位数。现在是第六年,算是有钱有自由,或许下一步该考虑自己开一家咖啡馆了。

@尘_DustStudio_C... 从 银行职员 到 摄影师:

我是个从银行辞职的摄影师……从默默无闻到今年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在别人夸赞你辞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勇敢多么值得敬佩的时候……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咬碎了多少牙经历了多少心酸......

@溯曼 从 电视台编导 到 独立纪录片导演:

受不了电视台里复杂的关系,所以离职了。当时和男友合租,离完职在家等别人介绍活儿,交房租是我最难受的时候。

男友养着我,我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第一个项目是去云南山区里拍一个民歌的纪录片。一个女孩子扛着相机、镜头、三脚架和行李就这么去了,呆了三个月。山里虫子和蚂蟥多,我一个江浙人顿顿被迫吃辣椒,晚上几乎睡不着觉,什么事都要自己来,没有团队帮忙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片子出来,赚到自己辞职以来第一笔钱,十万。也借着这部片子,我拿了两个纪录片奖,不是大奖,但陆续有人找我拍片子了。就是朋友间多了个外号,叫女乞丐,因为每次拍完片回到北京,形象都太落魄了。

也还有人仍在辛苦坚持,试图抓住那几丝希望。

@假两件 从 制药厂技术员 到 独立摄影师:

情商低,和领导经常争执,被辞退时人还是蒙的。怕丢人不敢回家,又没钱,只好厚着脸皮求同学收留。因为怕添麻烦,一早就出门闲逛,晚上睡觉时才回家。


有一点摄影基础,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厚着脸皮打有偿拍照的广告。开始拍一组三百,一个城市凑足四个人我就赶过去拍,赚到的钱勉强够车票、吃住。从云南回来时太累在火车上睡着了,相机挂在脖子上没丢,但装镜头和包被偷走了。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到站,从火车站走了十几公里回到同学家,忍不住在门口掉眼泪。现在仍然是存不了钱的状态,但过去一年走过十六个省,去了五十多个城市,这是最大的收获吧。

@YAMADA_Kamiyu : 换了房,嫁了人:

自由职业第七年,给家里添钱换了房,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去了很多国家,学会了几门外语,过着貌似精致和精彩的生活,但是惶恐和孤独仍然如影随形,曾经交不起房租时被二房东羞辱,被家里碎碎念“没个正经工作你可咋整” ,发高烧不敢去医院因为害怕花钱,犹豫过要不要为了面包放弃爱情......那些回忆仍然如潮水般, 在低谷轻易地淹没我。很多人羡慕我的生活,但或许

只有自己知道,无路可退的人必须勇敢,就像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

@阿婆 从 奶茶店店员 到 周边设计师:

在景区奶茶店工作,从早上十点站到晚上十点是经常的事儿。有一次给客人做错饮料,道歉完客人执意要投诉,我被扣了五百块钱工资。我那时候工资一千三一个月。半夜回家脚底站得发紫,一个人边哭边揉着。


当月辞职,开始捡起几年没碰的画画,在市里一家绘画培训打零工,当助理,回到家就拼命画画。2011年时手机壳市场变大,我自己设计,自己找厂家制作,自己放到网上卖。2014年起,收入开始比较稳定,不断有人找到我设计各种商业周边,于是自己开了个设计工作室,很小。好在生活随性,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走。

你看,这些挣脱出“束缚”的人,他们也咬过牙,流过泪,被下个月的房租愁得连地铁口的小吃都买不下手。他们的焦虑,还来自于这个时代仍然存在的偏见,这个偏见叫做“正经工作”。

很多人对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跃跃欲试,却总是踟蹰不前,就是因为贪恋“稳定”。于是站在圈内,先用手铐把自己和稳定的体制拷上,再无拘无束地对着自由羡慕或遗憾。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在他们看来,稳定是五险一金,是同事的嬉闹,是可能存在的升职机会,是每月都会准时响起的工资短信,更或者是固定的生活节奏带给他们的安全感。但这些稳定,真的是牢不可破的吗?其实不是。

最大的稳定,是一技傍身。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你好?自由与稳定是不同选择下的结果。但他们之所以过得比你好,是因为他们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

相形之下,对那些羡慕自由职业的人,当你建议他勇敢去追求时,他的回答往往是:没有一技之长。

正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所以才会一边抱紧现有的稳定,一边胡思乱想。实在不行了,就再切换一个地方重新来过……

反而是上班族中能力强的那些人,和自由职业者有着更多的相似,比如做事更坚决,更善于学习,更自律。

就像电影导演黑泽明对写作的看法一样:

“乏味的XX,必须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撰稿:木羊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顺手

“那些不上班的人凭什么过得比我好?”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