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惠金融到金融科技 凡普金科楊帆眼中的變與不變

楊帆不止一次地說過他2013年參與創立凡普金科時的初衷,當然,那時候還沒有凡普金科這個名字,他參與創建的那家公司叫“普惠金融”,而這恰恰也是他創業的初衷。

在此之前,楊帆供職於一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中信產業投資基金,那時候,他們服務的都是上市企業和高淨值人群,普通人根本無法獲得豐富的、周到的金融服務。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讓楊帆和他的合夥人看到了機會。

日前,楊帆在接受中國日報英文版專訪時表示,科技是推動金融創新發展的源動力。金融科技不僅已經成為整個金融業的大勢所趨,也正在讓每個人都享有簡單、公平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回顧整個互聯網金融在中國數年來的發展歷程,恰恰也印證了楊帆在創業之初的這一判斷。對於楊帆來說,創業5年,不變的是普惠金融的初心,是金融科技的大勢所趨;而時刻變化的則是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創新。

從普惠金融到金融科技 凡普金科楊帆眼中的變與不變

凡普金科創始合夥人、愛錢進CEO楊帆

普惠金融初心不變 讓金融更有溫度

早在2016年10月,新華社瞭望智庫聯合前海徵信發佈《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發展報告2017》顯示,截止2016年9月,人民銀行個人徵信系統共有2927家接入機構,收錄自然人數8.99億,其中4.12億人有信貸業務記錄。這就意味著剩餘的4.87億人無法享有標準的金融服務,因為這些人無信貸數據。

類似的狀況在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一直以來,中小企業都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而傳統的金融機構僅僅服務了20%的實體經濟,另外80%的需求都需要其他金融方式來滿足。

因此,互聯網金融行業異軍突起那一刻,就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普惠金融發展的需求。相比較傳統金融而言,互聯網金融具有更強的流動性和靈活性,可以大大降低投融資成本、提高投融資效率、拓寬投融資渠道等。

在楊帆看來,“不論是借款用於救人性命,還是為個人事業在關鍵時期提供借款信息服務,或是用於未來數年的車輛融資,大量普通人的小微需求已經匯聚成一個巨大的市場。”面對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凡普金科在創立之初,就秉持“數據驅動業務,技術改變金融”的理念,通過金融與科技的融合讓每一個普通人都享受到簡單公平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我們相信這也是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普惠金融到金融科技 凡普金科楊帆眼中的變與不變

除了滿足個人信貸需求外,凡普金科也在積極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在2017年,凡普金科就與陝西楊陵區達成戰略合作,依託楊淩示範區和楊凌自貿片區的體制機制優勢,積極探索農村普惠金融,打造“金融科技+農業”示範工程。凡普金科還在廣西北海啟動了“鄉村火種計劃”,以探索“互聯網金融+電商扶貧”。

不僅如此,凡普金科也在積極就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進行理論研究。在去年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凡普金科聯合新華社《金融世界》、中國經濟信息社北京經濟研究中心共同發佈了《金融科技服務中小實體經濟調查報告》,該報告從金融科技角度提出服務實體經濟具體應對措施,探索金融科技企業如何更好服務中小實體經濟的未來趨勢。

而在凡普金科踐行普惠金融的同時,也在努力“讓金融有溫度”。楊帆曾表示,在我們邁出每一步的時候,都會先問自己三個問題:這款產品能給用戶提供什麼服務?解決什麼痛點?我們是否提供到用戶成本更低、門檻更低的服務?

從個人消費到農村普惠金融,從理論研究到普惠金融實踐,凡普金科在普惠金融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併為金融賦予了更具溫度的人性化特質。“我們懷揣普惠金融的初心,致力通過技術手段服務用戶在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不同金融信息服務需求;當時我們的出發點是這麼設定的,實際也是這麼去做的。”楊帆說。

技術一直在變 金融科技創新從未停歇

在互聯網金融剛剛興起之時,互聯網技術應用所帶來的最大改變就是打破了傳統金融的邊界,實現了金融行業的渠道網絡化,讓金融服務變得可隨時隨地獲取。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日趨成熟,金融與開始與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實現融合。

互聯網金融由此進入金融科技階段,在這一階段,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應用,進一步推動金融業走向自動化、精細化和智能化的運營,在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成本。與此同時,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也進一步推動了金融業的業務創新。

從普惠金融到金融科技 凡普金科楊帆眼中的變與不變

這一點從凡普金科的發展也可以清晰看出。在互聯網金融階段,凡普金科打造了愛錢進這樣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為用戶提供資金撮合服務;而隨著技術的創新發展,凡普金科也在將更多的技術創新融入到金融信息服務之中。

目前,凡普金科自主研發的風控系統“FinUp”雲圖,已經應用於包括愛錢進等在內的多個公司細分業務中。FinUp雲圖系統是一套建立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之上的大數據動態風控系統,它不僅對傳統風控需要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還整合了非傳統交易類數據。FinUp雲圖系統通過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等新技術的運用,可以自動發現隱藏在複雜關係裡的風險點,挖掘出潛在的欺詐行為。

2017年,凡普金科又推出了自主研發的自動建模機器人水滴(Robot Modeler),它可以模仿人類建模分析師的思維,實現從取數生成指標建立模型到開發上線的端到端自動交付,原本需要一個建模團隊1~2個月的建模工作量不到1天就可以完成。

從普惠金融到金融科技 凡普金科楊帆眼中的變與不變

在愛錢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應用已經逐漸深入到運營的整個過程中。比如,愛錢進會對每一次營銷行動的全過程進行大數據分析,以提升營銷的精準性;同時,也會針對客戶進行智能化分析,以最大限度提升運營效率、做好智能化的獲客和客戶留存。

楊帆認為,未來,科技將繼續推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但許多技術應用的設想還需要很久才能實現,比如智能投顧機器人等。雖然“實現夢想的路還有很長,但這是我們以及整個行業共同的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