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第一套大龍票的大小版!

說到大、小版,相信每一個郵迷都不會陌生。儘管現在已經將這一通俗的說法改為了更加科學的“版式一、版式二”,但大、小版的稱呼依然深入人心。不過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大、小版與新郵預訂全無干系,而是我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的大、小版。

說起大龍郵票的整版,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排列成5×5的25枚整版。沒錯,這也是最為常見的大龍郵票版式。

揭秘第一套大龍票的大小版!

薄紙大龍全張票

在一般人看來,整版中的25枚郵票是一模一樣的大龍票。然而在集郵家們看來,它們每一枚都是不同的。這就要從大龍郵票的印製工作說起了。

首先,印刷廠要先雕刻好一個大龍郵票的印模,這個叫做母模。然後再用這個母模翻製出25個子模,並將子模排列成5×5的印版,然後印刷。然而由於當時的技術所限,翻製出來的子模並不完全一致,每一個子模都有其自己區別於其它的特徵。因此,理論上就有了3種面值共計75個子模(實際上共有76枚子模,因為3分銀郵票印刷過程中不慎損壞了1個子模,因此又翻制了第26枚)。

揭秘第一套大龍票的大小版!

大龍樣票

當年印刷的方法相當原始,印完一批後便將子模鬆開打散,放置一旁,然後再印刷其他面值的郵票。需要再添印時,找出鬆散的子模重新拼版印刷,這25枚子模的相對位置當然已有變動。這也為日後集郵家們研究大龍郵票的印刷版次提供了線索。

揭秘第一套大龍票的大小版!

闊邊大龍

還有一個知識點相信大家也不陌生。那就是大龍郵票在印刷發行中,更換過多種紙張,比如大家熟知的就有薄紙大龍和厚紙大龍之分,而闊邊大龍的紙製就更為複雜了。為什麼會這樣呢?答案其實也很簡單,原有紙張不夠用了唄。

揭秘第一套大龍票的大小版!

厚紙大龍

於是,當子模有所損壞、庫存紙張大小也不統一的時候,大龍的郵票版式也就有了變化。先是薄紙大龍3分銀郵票在後期印刷中出現了4×5的20枚小版,此後又有了15枚一版的闊邊大龍,到了厚紙大龍時期就基本均為4×5或5×4的20枚版了。

揭秘第一套大龍票的大小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