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家電消費看過來

家電產品電商實體“供貨有別”

∴網購家電是不少消費者的選擇。不過,有市民發現有些網上賣的家電款型,在線下實體家電賣場根本找不著。對此,業內人士披露,目前家電行業存在“供貨有別”現象。

網售家電實體店找不到

金華家電消費看過來家住市區柳湖花園的何小姐想換一臺空調,在網上看中了某款空調後想到市區實體家電賣場看看有沒有同樣型號的商品,若是價格相差無幾,就在家電賣場選一臺。讓何小姐意外的是,她跑了市區幾大家電賣場都沒有找到自己看中的那款空調,“售貨員說沒有我要的型號,有類似型號的,不過價格比電商平臺的高。”

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了幾款熱門家電,包括不同品牌的洗衣機、冰箱、電視,這些家電售價相對處於中低端水平,且多為促銷熱銷品,吸引了較多消費者。記者抄下這些熱門家電的品牌、型號等信息到市區家電賣場走訪對比,尋找同款型號,結果僅有兩款找到同款型號。如某品牌洗衣機在實體店有相似型號,只差了一個字母,網上價格為998元,家電賣場售價為1098元。記者對比介紹發現其性能、功能非常相似。

電商和實體店“供貨有別”

家電賣場銷售人員對此解釋稱,網上低價促銷的商品都是一些老型號,線下賣場早就不賣了。記者聯繫網上店鋪客服,其表示如今進貨渠道自由,網店所售家電和線下賣場相比,還是質優價廉。金華家電市場鑫森電器商場負責人宋擁軍告訴記者,早幾年家電賣場和網絡電商都是同一廠家供貨,型號也相同,後來一些電商搞促銷,就直接從廠家定製,由於需求量大且工期緊,廠家會對現有型號改款降低成本。差異化的商品讓雙方都找到了利益上的平衡點,雙方的融合進行中:“許多線下實體賣場也不願意與網絡電商使用同一型號的產品,這樣可以各自維護自己的份額,避免被消費者比價,導致消費量的流失。”

同時,電商產品的質量也與實體店不同。因為存在“差別供貨”現象,廠家為了迎合電商的價格戰策略,會專門“特製”低成本的產品,但這些產品的問題僅從網頁上的圖片和說明很難發現,只有見到商品實物甚至使用一段時間後才會發現問題,比如電商產品材質做工相對粗糙一點等,這些都在無形中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