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而不息抓作風 聚焦問題改作風 創新機制正作風 清江浦區「作風提升年」作風大提升

近日,淮安市第八中學校園內機械轟鳴,成堆的生活垃圾和油汙廢水被徹底清理。從接到交辦單到進場整治,這個困擾了當地群眾多年的問題在3天內被解決。“辦事效率大幅提升,得益於全區持續開展的作風建設。”清江浦區浦樓街道城西社區黨委書記王淮說。

2018年,清江浦區在鞏固“作風建設年”活動成果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慢、等、拖、推、蒙”等作風問題新表現,深入開展“作風提升年”活動。活動開展以來,“馬上辦、務實辦、高效辦、創新辦”精神進一步深入人心,全區黨風政風持續轉變、新風正氣持續上揚、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緊扣大局,馳而不息抓作風

在清江浦區區委書記仲鳳筆看來,雖然“作風建設年”活動剎住了一些歪風邪氣,但作風問題依然沒能得到根本解決。2018年2月23日,區委再次發出動員令,以奮鬥姿態幹事創業,真正做到“幹、真幹、認真幹”,不斷在作風建設新徵程上奪取新勝利、續寫新篇章。

與去年不同,“作風提升年”活動的內容從“建設”轉向了“提升”。主題是著力在弘揚“馬上辦、務實辦、高效辦、創新辦”精神上實現更大提升,馳而不息抓作風、改作風、正作風。活動以“一個主題、兩項整治、三項舉措、四項機制、五項保障”為主要內容,按照宣傳發動、強力推進、檢查總結三個階段全面推進。

2月23日,清江浦區在全區發放了《作風建設條文摘編與案例評析》口袋書和《作風建設二十條》漫畫口袋書,以新穎的方式將全區上下思想迅速統一到作風建設上來。

堅持導向,重拳出擊改作風

推行APP辦公電子考勤考績系統、建立電子監管系統、強化黨務政務公開是本次活動的三大舉措,也是破解“機關病”的“重拳”。該區以推行“釘釘”軟件打卡考勤為抓手,制定考勤考績辦法,將考勤考績結果與有關獎勵直接掛鉤,讓各類作風問題無處遁形。清江街道於1月開始在全區率先使用釘釘系統,將街道機關及社區所有工作人員共94人納入考勤,實現全街道信息化考勤。清河街道利用電子考勤手段,要求到村組參加掛鉤活動的工作人員進行外勤打卡,通過發送實時位置信息驗證是否在指定村組參加活動。

如今,在清江浦區,用“釘釘”軟件打卡成為大家上班前要做的第一件事。“釘釘軟件用起來還蠻方便的,出差請假、用車審批,很多事兒都需要找領導當面簽字。但如今這都不是事兒了,按這個鍵,點審批,主管領導用手機就可以審批。”即將退休的清江浦區農水委下屬單位蛇家壩灌區管理所李保庭在同事的幫助下,適應了新的考核方式。“我們這些看管泵站的,過去上班下班好像感到很自由”,楊廟電力排澇站朱海濤深有感觸地說:“現在就不一樣了,每天要打卡,守紀意識明顯增強了”。

重拳出擊換來的是工作環境的風清氣正。如今,“真抓實幹”成了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的真實寫照。去年11月,總投資10億元、佔地3000畝的泛亞150蟲草健康農場項目落戶清江浦區。作為項目屬地政府,和平鎮大力弘揚“馬上辦、務實辦、高效辦、創新辦”的實幹新風,全力推動泛亞蟲草項目建設快馬加鞭。今年3月初,項目方提出希望能用3-5個月時間完成3000畝土地平整工作,該鎮立即啟動拆遷工作。由於土地上存在不少墳墓,按照當地習俗,清明節前才能動土遷墳,時間僅有1個月。“我們當天晚上就召開專題會,成立工作小組。”和平鎮副鎮長井文林告訴記者,全鎮工作人員放棄休息、不分晝夜僅用20天就完成拆遷工作。

紮緊籠子,標本兼治正作風

此次活動中,清江浦區專門制定了《清江浦區“作風提升年”活動考核評議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為活動紮實推進提供製度保障。另外,通過強化重點工作督查推進機制、常態化督查機制、通報曝光機制、評議質詢問政機制,進一步構建長效管理機制,為規範機關管理、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工作效能提供了保障。

奧林大廈地塊位於市市民健身廣場北側,2009年11月摘牌,由於投資方資金鍊斷裂,項目多年停滯不前。“項目問題多,關係複雜,街道為解決該問題吃了不少苦,卻始終沒有轉機。”淮海街道副主任王建國告訴記者,兩區合併後,系列作風建設活動讓大家認識到,“等、拖、推”不是辦法,必須要直面問題、動真碰硬。於是,該街道專門成立工作組,排定時間表、任務書,全力攻堅克難。目前,該地塊新的招商項目順利開工。

在很多部門和鄉鎮街道,制度建設同樣被看做是作風建設“防火牆”。清江浦區市場局先後制定出臺《考勤獎懲辦法》《考績獎懲辦法》《工作人員問責辦法》等16項制度,初步建立了靠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用制度規範的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清江浦區府前街道共完善建立五大類22項規章制度。

(朱月娥 季明穩 陳中鴻 張進東 史以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