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一提起肉夾饃,人們就會想到西安潼關肉夾饃。然而你聽說過來自內蒙的肉夾饃麼?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那麼這家肉夾饃究竟有何特點,可以在西安潼關肉夾饃偌大的“威名”下發展起來?

這家叫胖墩小子的餐廳來自內蒙古,而這家餐廳的創始人也是大有來頭。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胖墩小子共有5位合夥人,其中創始人蘇顯光竟然是舉重運動員出生,在他的整個舉重運動員生涯中,獲得過三次全國舉重冠軍、六次內蒙古區舉重比賽冠軍、十二次打破內蒙古的賽事記錄。然而曾經的輝煌過去。蘇顯光同樣的也要面臨運動員退役之後該如何生活的問題。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2007年,蘇顯光退役,那時他對未來感到十分的茫然,而他在北京生活了多年之後,思念家鄉的感情越來越濃烈,於是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家鄉包頭。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蘇顯光選擇了進入餐飲這個行業。在這期間,他嘗試了經營了西餐、酒吧等店。卻始終覺得這兩種類型的店不適合自己。

直到2010年的時候,蘇顯光偶然間發現,包頭這座城市相比起其它地方,沒有像樣的餐飲品品牌。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大家對能穩定的提供餐飲的連鎖品牌需求日益旺盛,蘇顯光認為這肯定能成。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蘇顯光經過考察發現,類似於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店。人們只需要點一個簡單的套餐,稍等片刻,就可以拿著餐品走了。蘇顯光意識到這樣子的不受場景限制,可以即買即走的快餐才是科學高效的。

基於此,他選擇考察了很多種類型的餐品,最後結合當地民情選擇了有中國特色的和漢堡類似的肉夾饃,並打出了彭墩小子的招牌。普一出場彭墩小子就在當地打響了招牌,8年時間在內蒙古之中開了20家直營店,平均每年能賣出160萬個肉夾饃。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然而蘇顯光並不滿足於此。不盡盡只開在內蒙,蘇顯光滿懷豪情的殺入了北京餐飲市場。

可剛進入北京,北京就給了蘇顯光一個下馬威。蘇顯光表示,在內蒙的時候我們開一家火一家,可是來了北京之後卻經歷了水土不服的問題。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首先是生活習慣的不同,在內蒙的時候,大家都是把肉夾饃當做早餐來吃的。在內蒙胖墩小子60%的營收都來自於早餐。而在北京,這裡的人很少會把肉夾饃當做早餐來吃。

然後,在內蒙的時候因為餐廳經營火爆,所以並不需要任何的推廣和宣傳就能獲得大量的客源。然而來到北京,北京的餐飲市場太大了,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食品琳琅滿目。如果不宣傳人們根本就不會知道你,很難打開知名度。

然而蘇顯光並沒有氣餒,他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了三個舉措,來改造胖墩小子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適應當地的用餐習慣,主動迎合環境

胖墩小子的第一家店開在北京五道口,雖然人流量巨大需求旺盛,但是在這裡晚餐和夜宵才是人們最大的消費時間。而當地人們很少會在晚餐夜宵時間吃肉夾饃,所以蘇顯光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加上了鐵板燒烤、牛肉串等在夜宵市場十分受歡迎的品類。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產品差異化

大多數的餐廳都是因為餐品雷同,沒有自己的風格特點而逐漸走向關門的。現在市面上的肉夾饃大多數都是用豬肉來製作肉夾饃的,所以胖墩小子選擇來自內蒙的黃牛牛肉來製作,而為了餐品具有更好的風味,蘇顯光在牛肉裡打入10%的水分,這種做法這可以讓肉質更鮮嫩。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現場製作

蘇顯光敏銳的發現,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們更多的用機器流程化的生產,這樣雖然可以提高效率,但風味自然會有所欠缺。所以胖墩小子採取現場製作的方式,從麵餅到牛肉的製作,全都有人工手動完成。

運動員退役賣肉夾饃,每年賣出160萬個,餐廳竟然不是來自西安?

運動員退役之後的路程其實並不會受到大多數人的關注,很多為國家、為省份、為地級市爭光的運動員們,在退役之後銷聲匿跡。蘇顯光算是退役運動員中比較幸運的一個,他憑藉著自己對吃的執著與熱愛,把自己家鄉的美食發揚光大,並且在遇到挫折阻礙的時候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激烈的快餐中脫穎而出,成為了三四線城市“反攻”一線城市的典型案例,值得餐飲人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