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你焦慮的不是房價,是自己碌碌無爲還不願意努力學習!

大部分中國人到了30歲,都有一種焦慮感,因為古人常說"三十而立",對現代的我們來說太過緊張。

一般大學畢業都是22歲,離30歲只剩8年可以奮鬥,而在這8年裡我們要完成太多任務。戀愛、家庭、生子都先不說,光是擁有一張房產證,都能讓人跑上跑下跑斷腿,這還是在有足夠的錢的前提下。如果沒錢,大多數人就要沒日沒夜的努力奮鬥賺錢,根本沒空談戀愛生孩子。

換句話來說,從你畢業的那一天起,你只有8年時間打拼出一套房,然後才能開始幸福人生。

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緊急的努力真的有用嗎?

30歲的你焦慮的不是房價,是自己碌碌無為還不願意努力學習!

30歲前,我們不斷焦慮,房價怎麼這麼高,什麼時候才能財務自由,為什麼這麼努力,還是不如別人家的孩子……我們跟自己較勁,都說要投資自己,我也要投資自己,天南海北的報班、上課、學習,可是到頭來,往往竹籃打水一場空,不但沒有沉澱到自己的價值,反而更加焦慮。

說到底,我們還是怕自己趕不上別人,怕自己不如被人賺錢多,怕自己混的不日別人好……柯臨有句話寫的特別好,我們投資自己,無非是投資自己抓住機會,或者創造機會的能力。可是,機會這種事情,並非可遇不可求,而是到了一定段位之後的水到渠成。

世界上真正缺少,才不是機會,而是能夠與機會匹配的能力。如果,沒有拿得出手的能力,即使王健林給你5億,你真能做出成績來嗎?

30歲的你焦慮的不是房價,是自己碌碌無為還不願意努力學習!

每個人並不是要成為誰,如果你還在焦慮,作為過來人,財經作家吳曉波給出30歲的年輕人幾條建議:

1.去觀察這個世界

這個世界需要你去丈量,不是有句特別文藝的話,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在我看來,就是要用知識去認識這個世界,建立對世界、社會的認知,認識自己與世界、他人的關係,找到自己同頻的夥伴圈。

30歲的你焦慮的不是房價,是自己碌碌無為還不願意努力學習!

2.做好身體的鍛鍊

無論什麼時候,身體都是革命的本錢。當然,這裡的身體鍛鍊,並非單純的身體健康,還要嘗試加強對審美的認識。

正如和菜頭說的,你要想要變的體面,前提是你知道體面是什麼。

30歲的你焦慮的不是房價,是自己碌碌無為還不願意努力學習!

3.成為一個專業的人

《精要主義》這本書說,99%的事情是沒有價值的,只有1%的事情是有價值的。當年,吳曉波在杭州調研的時候,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提議幫吳曉波成立一個瓶蓋廠,與娃哈哈對接業務。

一番思考之後,吳曉波拒絕了這個邀請,而是繼續選擇了財經寫作。或許,商業史上少了一位瓶蓋大王,卻多了一位才華橫溢的財經作家。

生活中,我總是想要更多,也許是一種貪婪。既想學音樂、攝影,又想學金融、寫作……結果只能什麼事情也做不好。

年初的時候,給自己定了很多目標,但是更聚焦一些,我想要成為一個專業的人,就得學會去做減法吧。

30歲的你焦慮的不是房價,是自己碌碌無為還不願意努力學習!

4.學會管理財富

投資理財是需要一輩子學習的技能,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投資理財,不是單純的購買理財產品,而是從規劃好自己家庭的財富,打理好自己的生活。隨著收入的增加,越來越堵的人,開始對財富增值有了訴求。

我國每年M2的發行量都有12%的增長量,而經濟發展速度也是日趨低迷,要想保證財富不縮水,除了努力工作之外,還得學一點財富管理的知識,至少讓自己的財富能保值。

30歲的你焦慮的不是房價,是自己碌碌無為還不願意努力學習!

5.學會規劃

以前,我是個不太喜歡規劃的人,覺得隨性就好。但是,結果往往與初衷相差甚遠。

後來,我開始學著做規劃、設定目標,根據要達成的目標,一點點的拆解,最好可以量化考核。這樣慢慢做,目標的實現難度,不但越來越低,而且還給自己增強了信心。

無論是生活中的買房購車,還是工作中的具體事務,學會規劃,能讓我們提前做好準備,避免自己陷入被動,這樣才能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30歲的你焦慮的不是房價,是自己碌碌無為還不願意努力學習!

插坐學院創始人何川說,成為吳曉波、羅振宇這類人,世界上根本沒有方法論,除了死磕、專注、投入,真的沒有捷徑。

願30歲的你,回頭看時,能不留遺憾。

30歲的你焦慮的不是房價,是自己碌碌無為還不願意努力學習!

關注「世維學社」,get完整版餘世維老師的職場演講視頻,

因為實用,所以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