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府:供水水質全達標 汙水收集全處理

改革開放以來,首府的供排水事業隨著城市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已經形成了與現代都市相配套的較為完善的供排水網絡體系,每一串數字的變化都是發展中最有力的見證。

供水能力大幅提升

1958年5月17日,呼市自來水公司籌備處成立,著手供水建設。之後,隨著國民經濟的調整,經歷兩次停頓和十年建設,以及重點發展的過程,到1980年,全市共建成配水廠6個,補給站2處,共有深井60眼,大口井1眼,供水能力達13.1萬噸/日。鋪設直徑75毫米以上的輸水管道122.86公里,各工業區和主要街道都已形成供水管道網,鋪設輸水管線約65公里。

1980年,全市用水戶1274戶、民用水站61處,售水量3500餘萬噸,用水人口約32萬,普及率達74.4%。上世紀90年代,呼市自來水公司已擁有配水廠7座,水源井109眼,清水池13座,總容量2.3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22.85萬立方米,供水面積70平方公里,供水普及率86%,水質綜合合格率99.45%,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呼市自來水公司自成立以來,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在強化企業基礎管理、全面提高職工整體素質的同時,非常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水源建設,增強了企業的發展後勁,水質檢驗部門配備了具有國外90年代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精密儀器,以提高現代化檢驗水平,並通過了國家技術監督局的評審考核,成立了中國城市水質網呼和浩特監測站,這是內蒙古地區唯一有資格向社會提供水質監測有效數據的檢驗部門。

2000年,市自來水公司共有地下水廠10座。

2014年7月,由春華水務集團整合原排水事業管理處、自來水公司、供排水管網發展公司、春華水務應急供水公司、水費徵收中心等5家單位,新組建成立了呼和浩特市供排水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供排水公司),明確了企業管理職責和經營範圍,其主要職責:市區原水、自來水及應急水源輸送以及雨汙水收集、回放;中水回用;供排水、原水、中水設施建設、改造、維護養護、營銷及服務;城區防汛等核心業務。

目前,供排水公司共有水廠11座,供水加壓站6座,水源井149眼,排水泵站19座,大型應急供水車32輛。建成供水主管網931公里,雨水管網1061公里,汙水管網741公里,中水管網149公里,公共管網供水面積約210平方公里,供水人口約230萬,供水能力60萬立方米/日,日均供水量42萬立方米/日,高峰期供水量50萬立方米/日。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2003年建成通水的引黃供水一期工程的20萬噸/日供水能力已無法滿足城區用水需求,使擴建引黃供水能力迫在眉睫。為提高城市供水總量,我市於2014年開始組織實施引黃二期續建工程,工程主要包括岸邊泵站及預沉廠設備安裝、巴彥加壓站及興安路加壓站擴建、金河淨水廠二期設備安裝、新建二期平流池等。2015年底基本完成引黃二期續建工程並實現通水試運行。2016年4月完成調試工作,使我市黃河水供水能力達到40萬噸/日,且符合國家106項飲用水指標。

為提高金河淨水廠的出水水質,確保飲用水水質安全,在原常規水處理工藝不變的基礎上增加了深度水處理工藝,深度水處理工程規模為40萬m3/d,建、構築物佔地面積為10878.5㎡,總投資為2.52億元,主要建、構築物為預臭氧接觸池、提升泵房及後臭氧接觸間、炭濾站及10KV變配電間、臭氧發生器間、炭濾池反衝洗迴流泵房及液氧儲罐區。該工程於2015年7月29日土建開工,現已基本完成全部工程進度,目前已進行設備調試,不久將竣工投入使用。

2014年8月,我市正式啟動實施老舊小區供排水管網及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一期)工程,經過現場勘查、可研初設、施工設計和招標等前期準備工作,2015年6月29日起開始陸續進場施工,並於同年完成了30個片區改造任務。2016年完成了75個片區的改造任務,使老舊小區供排水管網及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一期工程105個片區、360個老舊小區全部實現通水,惠及61000餘戶居民,近20萬人口,有效解決了我市老舊小區因管網老化而形成的水質不穩、水壓不足、排水不暢等問題。2017年,我市計劃實施老舊小區供排水管網及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二期工程,改造23個片區,包含61個小區、16062戶居民,概算投資2.3億元,目前可研已獲批覆,能評、穩評已完成,環評已報送審批,設計招標已完成。

排水系統不斷升級

城市供排水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市城區道路硬化面積小,綠化比較多且綠地低於路面,每當下雨時,雨水通過自然滲透排放,積水相對較少。隨著城市現代化的建設,現在硬化面積增加,綠地減少,九成以上的雨水都必須通過雨水系統排放,給城市雨水排放造成巨大壓力,導致一些路段積水嚴重。其次,一些老舊城區的雨水管道設計標準低、管道細,排水能量不足,也容易因排水時間長而造成路段積水;還有就是一些路段地勢比較低窪,也容易形成積水;部分地段建設速度快,未同步建設雨汙水配套設施,也是造成積水的原因之一。

我市現有汙水管道757公里、雨水乾管777公里、雨水支管295公里、11公里明溝暗渠,共計1840公里的雨汙水管道及19座雨水立交泵站、53990座附屬設施。雨水管道的疏通工作與日常的排水管網養護同樣重要,供排水公司通過一年兩次對雨汙水管道及檢查井進行徹底疏通、清淤,確保排水通暢,並對洩洪渠道進行疏浚,從根本上保證雨水排放,儘量減少雨水積水,確保排水通暢。

隨著城區規模的擴展,城市逐漸外延,硬化面積增加、徑流量增加,對排水管網設施系統的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整體部署,供排水公司結合我市基礎設施建設實際,有計劃按步驟地實施市區易澇點治理和雨汙分流工程,全力推進市區排水管網建設工作,多條已完工的主次幹道在幾場大雨的檢驗下收效明顯,基本沒有積水現象。今年,供排水公司會同市建委制定了二環路11處積水點的雨後積水排放處理方案,其中,北二環公交五公司積水點雨水截流溝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

為加強防汛工作,供排水公司劃分了6大防汛責任區,對我市水廠、水源井、加壓站、自備井、補壓井、供水管網、排(雨汙)水管網、公鐵立交橋、泵站以及重點在建工地進行了明確的防汛責任劃分,制定了《防汛和應急搶險工作實施方案》,全市各處易積水路段均有防汛人員24小時輪班值守,以確保在出現積水時能夠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搶險排除。

汙水處理增容提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把切實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開展水生態保護、合理配置水資源作為工作重點。按照黨中央、自治區工作部署,我市先後組織建設了5座城區汙水處理廠,並進行了一系列擴建、提標及深度處理工程,使我市汙水處理能力逐步增加到52萬噸/日,出水水質從原部分二級和部分一級A標準全部提升到優於一級A標準(類地表Ⅴ類水,其中總氮≤10㎎/L接收標準),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1988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的辛辛板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5萬噸/日,是我市最早建成的一座汙水處理廠。2002年,該廠在5萬噸/日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使二級處理能力達到10萬噸/日。2008年又進行了再擴建,擴建後二級處理能力達到15萬噸/日,新建汙泥消化15萬噸/日,汙水二級處理採用改良A2/O工藝,汙泥處理採用重力濃縮+帶式脫水工藝,出水水質執行二級標準。2012年通過整體驗收。

2012年,章蓋營汙水處理廠和公主府汙水處理廠也相繼建成。其中:章蓋營汙水處理廠於2002年底開始籌建,2006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2008年12月25日,二級處理部分正式通水試運行,2012年工程通過整體驗收。處理規模為:二級處理6萬噸/日,其中三級處理3萬噸/日。二級處理採用改良A2/O工藝,三級處理採用絮凝、沉澱、過濾消毒工藝,出水水質執行二級標準;公主府汙水處理廠於2002年底開始籌建,2012年工程通過整體驗收。處理規模為:二級處理5萬噸/日,其中三級處理3萬噸/日。二級處理部分採用CAST處理工藝,三級處理部分採用絮凝、沉澱、過濾、消毒工藝,出水水質執行二級標準。

隨著城市的不斷髮展擴張,城市東南區域汙水量逐漸增大,於是2012年金橋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開始建設,處理規模4萬噸/日,處理工藝採用A2/O+微絮凝過濾+消毒,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2013年12月工程建成通水,2015年12月23日通過環保驗收。同時,班定營汙水處理廠一期續建工程(2萬噸/日)於2014年7月復工續建,到年底,廠內土建工程和設備安裝工程全部完工,裕隆工業園區至班定營汙水廠管道和汙水廠出水管道全部鋪設完成,具備通水試運行條件。因裕隆工業園區來水量僅為600噸/日,無法投運,2015年又完成了24公里濱河截汙幹管工程,並接收了金川南區、阜豐等三家企業的汙水,於2015年12月28日實現通水試運行。

2015年底,我市汙水處理已初具規模,處理能力達到了32萬噸/日。為進一步提高首府水環境質量,2014年,我市分別實施了辛辛板汙水處理廠擴建及提標改造工程、章蓋營汙水處理廠擴建及提標改造工程、公主府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隨後又實施了辛辛板汙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工程、章蓋營汙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工程、金橋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工程。

目前,全市5座汙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到52萬噸/日,辛辛板、章蓋營汙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工程和金橋、班定營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建工程已通水試運行。公主府汙水處理廠於今年開工建設,力爭2017年底通水運行。出水水質全部優於一級A標準。隨著汙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工程、提標擴建工程建設的完成,我市汙水處理達到了空前規模,為我市創造高標準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保護生態平衡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