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又稱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爲何最後只有關羽被稱萬能之神?

關羽,可謂家喻戶曉。丹鳳眼,臥蠶眉,紅臉長髯,金盔金甲綠徵袍,胯下赤兔馬,掌中青龍偃月刀,這是對關羽最典型的描述。這位威風凜凜的大將軍,自成名以來名聲日隆。

關羽又稱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為何最後只有關羽被稱萬能之神?

宋代,宋徽宗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到了明清時期,關羽地位更是扶搖直上。明神宗封其為“協天護國忠義帝”,清政府更是尊其為“三界伏魔大帝”。可見在後世統治者眼中,關羽已不是一名武將那麼簡單。關羽甚至被尊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佛教列關羽為伽藍神之一,在常見的十八羅漢旁,塑關公像供奉之。

關羽又稱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為何最後只有關羽被稱萬能之神?

此外,在民間,關公也被神化。人們供奉關羽,認為他能保佑消災辟邪,去禍納福,招財進寶。甚至有許多行業都認為關羽是其行業的開山祖師,如綢緞業、典當業、理髮業等等。關於儼然成了萬能之神。

那麼,關羽緣何由“人”變成了“神”?

首先,關羽本身的形象符合了人們對英雄俠義的想象。關羽集忠、勇、智、善為一體。對古代封建統治者而言,關羽忠心護主、為皇家開創基業的精神,完全符合其網羅忠義之士鞏固政權,加強統治的心理。

關羽又稱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為何最後只有關羽被稱萬能之神?

故此,古代封建統治者必然希望以關羽為標杆來激勵臣子,自然也就會封關羽為各種“帝”、或“神”。試想哪個帝王會不希望有像關羽這樣忠義的臣子呢?

關羽又稱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為何最後只有關羽被稱萬能之神?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關羽武藝高強,義薄雲天,這符合傳統的價值觀,關羽的形象儼然成為了民間守護神。人們認為關羽不僅有能力,而且也願意守護弱小,匡扶正義。

關羽又稱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為何最後只有關羽被稱萬能之神?

時至今日,人們對關羽的崇拜依然沒有絲毫衰減。人們敬佩一位英雄,將其奉若神明,是因為人們都希望有這麼一個力量強大,鐵骨錚錚,俠肝義膽的人在冥冥之中保護著大家。因此關羽由人變“神”,從客觀上來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希冀。

關羽又稱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為何最後只有關羽被稱萬能之神?

如今,有很多地方修建有關帝廟,香火旺盛,人們依然虔誠地相信關公能夠保佑家人健康平安。關羽由人變“神”,也有著很大現實意義:關羽身上的品質用今天的話來說那就是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這恰恰是當代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歷史一脈傳承,而關公是人們一個精神寄託,寄託著傳統道德,也映射著當代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