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裡、手機上的暑假,也是一道考題

车间里、手机上的暑假,也是一道考题

车间里、手机上的暑假,也是一道考题
车间里、手机上的暑假,也是一道考题

車間裡、手機上的暑假(資料圖)

貼心的父母陪伴、豐富的社會實踐、快樂的夏令營……這或許是人們印象中孩子們在暑假應有的生活。然而,在閩南地區的一些服裝加工廠裡卻是這樣的場景:一邊是流水線上、縫紉機前埋頭幹活的父母,一邊是或安靜做作業、或獨自玩耍的隨遷兒童。這些孩子從小隨父母從鄉村來到城市,在車間裡慢慢長大,又陸續上學,走出車間。他們的暑假,正逢父母工作的旺季,因此只能回到車間,在忙碌的父母身邊學習、遊戲。

再把視線轉向農村。據報道,在部分鄉村,一些留守兒童們一進入暑假便開啟“遊戲模式”——日上三竿,還賴在床上組隊“推塔”,中午匆匆扒幾口飯又去“吃雞”,夜裡兩三點還在“鞍刀咆哮”……即便困得手機要砸臉上時,也要“血戰到底”。面對來採訪的記者,有孩子甚至反問:“不玩遊戲幹啥?”

“車間裡的暑假”,讓人看到了“再苦再難也要在一起”的溫暖親情,也看到了進城務工人員在權衡“謀生”與“顧家”中的糾結與無奈。而“手機上的暑假”,則拋出一個無比現實的問題:在沒有夏令營、遊樂場、社區活動,甚至沒有父母在旁管教的暑假,留守兒童不玩遊戲能幹啥?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為城市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卻也因此出現了大量隨遷兒童和留守兒童。對這個群體的關懷,可以說再多都不為過。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通過一系列制度安排、財力投入,隨遷子女的入學問題、留守兒童的成長教育問題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車間裡的暑假”“手機上的暑假”等提醒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比如,為留守兒童提供一些公共閱讀、學習英語的場所,舉辦一些免費的文體活動或進城參觀遊覽項目;協調社區活動中心、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少年宮、動物園、影劇院等為隨遷兒童提供學習遊戲場所,組織學校、文化機構開辦兒童興趣社團,等等。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車間裡、手機上的暑假,也是一道考題。給所有孩子一個多姿多彩的暑假生活,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合力提供全方位保障。這既是老百姓的身邊事,更是管理者的分內事。各級政府應給予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更多關懷,從解決“燃眉之急”入手,在此基礎上“標本兼治”,為孩子們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因為,“他們如何成長,是哪般模樣,也將影響著未來城鄉、社會、國家的DNA”。(郝思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