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書評」《重返狼羣》推出完整升級版:一部震撼心靈的人狼傳奇

「悦读书评」《重返狼群》推出完整升级版:一部震撼心灵的人狼传奇

《重返狼群》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定價:52.00元

「悦读书评」《重返狼群》推出完整升级版:一部震撼心灵的人狼传奇

《重返狼群》是中國原創小說領域的一部獨特的經典作品。這部震撼心靈的人狼傳奇,探討人類與動物相處、生態環境保護、愛和自由等話題。近日,《重返狼群》推出了完整升級版。

完全顛覆讀者對狼的認知

六年前,《重返狼群》問世,這本書講述了“中國第一狼女李微漪和狼子格林”的故事,主角是世界首隻由人類撫養併成功迴歸自然的狼。一時間,全國轟動,百餘家電視臺進行專題報道,掀起國內繼《狼圖騰》後的又一波狼文化熱潮,無數讀者見證了這段超越物種的感情。

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從民間故事《狼來了》到與狼有關的成語,如“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都把狼形容為一種奸詐、狡猾和兇殘的動物,加之狼群與牧民之間在草原上先天不可調和的矛盾,讓很多人不禁“談狼色變”。 《重返狼群》這本書展現出狼不為人知、不為人道的另一面,而且讓人們認識到狼在維持草原生態平衡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2010年4月,野生動物畫家李微漪在若爾蓋草原寫生期間,救下一隻倖存的小狼崽,取名“格林”,並帶回成都撫養。隨著小狼長大、日漸顯露出野性基因和對自由的嚮往,繁華的城市不再有一匹狼的容身之地。雖然李微漪早已在照顧小狼的過程中培養出深厚的感情,看著格林如困獸般孤獨又迷茫的樣子,她還是下定決心帶它重返草原,回到它真正的家園。

然而,由人類撫養長大的狼,是不會被野生狼群接受的。李微漪陪著格林,歷經險惡環境的生死考驗,從最簡單的狩獵開始,一步步教給它莽莽荒原的生存法則。在狼山的日子,李微漪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狼子格林的重情重義——懂得體察她的喜怒哀樂、在她生病時主動送上過冬的存糧半隻野兔、在她扭傷腳後牽來一匹馬……格林的種種行為,完全顛覆了人們對狼的認知,打破人們對狼固有的偏見。

2011年2月,格林被狼群接納,成功地迴歸自然,李微漪實現了帶格林重返狼群的夢想。這段無法複製的真實又傳奇的經歷展現出人與動物相處的極高境界——平等相愛,付出尊重和善意。

如今,李微漪每當回到那片讓她魂牽夢縈的草原,就會想如果《狼圖騰》描繪的是四十年前蒙古草原的輓歌,那麼《重返狼群》有可能就是若爾蓋草原的絕唱。她說,“很多看過書後去若爾蓋草原的讀者,都跟我說書裡描繪的美麗草原早已不復存在。”希望人們增強生態環保意識,不要再錯過這片草原。

同名電影獲得演藝界人士真情推薦

2017年6月,同名紀實電影《重返·狼群》在全國上映。格林的故事,得以用影像的方式,呈現給更多對自然和生命懷有敬畏之心的觀眾。擔任電影製片人的李微漪說:“它看上去粗糙,但是有靈魂。”

《重返·狼群》最終榮獲了2016“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節自然類的“最佳亞洲製作獎”,以及2016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金紅棉”的“最佳新人紀錄片”獎。在娛樂電影和快餐文化氾濫的時代,這樣一部真實而純粹的紀錄片,打動了無數人。馮小剛、佟麗婭、林依晨、孫儷、孫茜、藍天野、劉勁等演藝界人士都曾發文真情推薦過此片。

陸川拍攝的《可可西里》直面野生藏羚羊生存環境及保護問題,與《重返·狼群》為野生狼群爭取生存權利的主題如出一轍。陸川在觀影后評價道: “這是一部令人尊敬的電影,很大程度上展現了野生動物的現實——它們的生存環境在被擠壓。整部作品充滿了深深的愛。”

書·故事

《最後的仙女:頹廢故事集》

「悦读书评」《重返狼群》推出完整升级版:一部震撼心灵的人狼传奇

《最後的仙女:頹廢故事集》

編著者:[美]格蕾琴·舒爾茨

[美]路易斯·賽弗特

譯者:程靜

出版社:後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定價:38.00元

《最後的仙女:頹廢故事集》收錄了包括波德萊爾、都德在內的19位法國作家改寫的36篇經典童話。這一篇篇童話揭開了法國現代性的隱蔽角落。當現代文明將城市擴張至森林,科技解釋了一切晦暗與神秘,故事裡的仙女和小精靈們去了哪裡?又如何生活呢?

《最後的仙女》裡收錄的36個童話揭開了法國現代性的一個隱蔽角落。拋開文學史上的意義不談,當代讀者們不僅可以領略頹廢主義的光怪陸離,還會發現一些被改編的童話與如今流行的漫畫、網絡電影等當代文化載體十分契合。《最後的仙女》裡的童話表面上是被整理出來的,但也可以視作自己從故紙堆中生長的。

在現代社會,仙女們還存在嗎?她們會住在哪裡?怎樣生活?這是《最後的仙女》最重要的主題。

現代文明的進步為舊時光的田園牧歌畫上了休止符,也驅逐了曾在大自然裡生存繁衍的各類小生靈。科學不僅能夠解釋一切晦暗與神秘,還以巨大的物質力量將城市擴張到森林。從童話的視角看,人們已經不再相信手持仙女棒的仙女,不再害怕騎著掃把的女巫,不再從花心裡尋找精靈,不再畏懼走進幽暗的大森林。《最後的仙女》描繪了仙女在現代社會的種種可能性:有的因為魔力比不上現代科技而被人類拋棄,有的因為家園盡毀而顛沛流離,有的因為古典道德的淪喪而不幸死亡。其中最寫實也最悲慘的故事則是都德的《法蘭西的仙女》,描寫了一個仙女或者說女巫因縱火被送上法庭,她慷慨陳詞,控訴現代文明不僅摧毀了森林和田園,更摧毀了法蘭西傳統裡對故鄉的信仰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文學不再相信神聖,童話也不例外。這種追憶中的惋惜情調,當代讀者並不陌生。迪士尼的動畫片、環保題材的電影,都在不同程度上延續著這些童話。

有趣的是,《最後的仙女》裡提到的一些早期現代科技,譬如蒸汽火車、飛艇、留聲機等,在今天早已蛻變為老式科技或是被淘汰。這些老式科技反而會藉助童話煥發新的生命力,比如蒸汽朋克、宮崎駿的動畫片,現代文明背景下的魔女、龍貓和移動城堡,讓《最後的仙女》裡的仙女們和曾經的“新科技”結盟。

除了上述對“仙女精靈”的傷感追憶,《最後的仙女》的另一組童話深刻揭示了現代主義的特徵。對主流童話“大團圓”結局的反轉改寫,對古老童話裡道德信條的盡情嘲諷,或是將現代人的情感思維注入到曾經天真爛漫的童話人物身上,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這種現代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