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把北大碩士當成勵志外賣小哥的背景板,這想法有點LOW

最近,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落幕,勵志外賣小哥雷海為因為獲得總冠軍火起來了,在微信朋友圈中成刷屏之勢。

我在這些新聞標題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與“外賣小哥”伴隨的另外一個關鍵詞必然是“北大碩士”。

比如,像這樣的:

實話實說,把北大碩士當成勵志外賣小哥的背景板,這想法有點LOW

又比如,還有這樣的:

再截一張圖,還是同樣的畫風。

實話實說,把北大碩士當成勵志外賣小哥的背景板,這想法有點LOW

反正無論如何,都要強調外賣小哥戰勝北大碩士獲得冠軍。

一般想來,這也正常,畢竟狗咬狗不是新聞,狗咬人也不是新聞,只有人咬狗才是新聞。北大碩士戰勝北大碩士,北大碩士戰勝外賣小哥,外賣小哥戰勝外賣小哥,都算不上新聞,沒有吸引眼球的焦點。

只有外賣小哥在詩詞大會上戰勝了北大文學碩士,才不符合人們的常規認知,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這樣一來,彷彿北大碩士成了勵志外賣小哥的背景板,只有突出這一點,才能更顯得這一高光時刻彌足珍貴。

但是,我卻覺得這樣的想法,這樣的做法有點LOW,應該更深入琢磨一下。

實話實說,把北大碩士當成勵志外賣小哥的背景板,這想法有點LOW

首先,我們不應該把亞軍彭敏定義為一個失敗者。我們從他的履歷中就可以看得出來,作為北大文學碩士,作為詩刊編輯,他熱愛中國古典文化,兩次詩詞大會的亞軍,同時,也是第三屆漢語聽寫大會第四現場總冠軍,中國成語大會年度總冠軍,這足以說明他在古典文化方面的積澱之豐厚。

其次,我們也不應該給冠軍雷海簡單地貼上一個外賣小哥的標籤。雷海為對古典詩文有著超凡的但是又無功利的熱愛。他背誦這些詩歌,完全是發自內心的喜好,是內心豐盈的需要,並無任何功利色彩。

我看到新聞留言中有這樣的評價:“背來背去也不當吃飯,不還是靠送快遞生活麼。多學點技能,比背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好多了。”

而且,對於類似評價的點贊人數頗多。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我們社會的問題。大家願意去圍觀馬雲劉強東講當年如何在落魄的境遇中完成逆襲往事,認為那是勵志,卻把外賣小哥拿了詩詞總冠軍接著去送外賣定義為失敗或者無用。其實這是物質第一的觀念在作祟。

人類不能只有物質而沒有精神。愛因斯坦關於“豬欄的理想”的名言,值得我們時時溫習。

“要追究一個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義或目的,從客觀的觀點來看,我總覺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就在這個意義上,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

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沒有志同道合者之間的親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貫注於客觀世界———那個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裡永遠達不到的對象,那末在我看來,生活就會是空虛的。人們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標———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總覺得都是可鄙的。”

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允許有多元的追求,我們不鄙視那些“豬欄的理想”,但是我們也應該為每一個願意追求內心豐盈的人點贊喝彩。因為“下流”容易“上流”難,人類所創造的那些物質的文化也好,還是精神的文化也好,都是因為不斷努力向上的結果。

實話實說,把北大碩士當成勵志外賣小哥的背景板,這想法有點LOW

基於以上對彭敏和雷海為的分析,我想,他們的關係不應該是焦點與背景板這麼簡單,我們應該更深入地看待他們之間的關係。

第一、他們是心靈相通的朋友。

古人所謂“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他們這個朋友不是酒肉之交,而是建立在對古典詩詞的共同熱愛這一基礎之上。經典是最好的老師,因為他們都熱愛經典,成為經典的學生。他們因為這一共同的熱愛,有了共同的話題,共同的志趣。

俗語說“魚找魚,蝦找蝦,烏龜找王八。”只有志趣相投才可能成為朋友,沒有共同的志趣,建立在利益基礎之上的所謂朋友關係,必然隨著利益的分割產生的矛盾而土崩瓦解。

李白有詩云:“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彭敏和雷海為他們這種對詩詞的熱愛,以及從詩詞中所得到的心靈的充實,無法也不必對那些不熱愛詩詞的人言說清楚。

第二、他們是惺惺相惜的對手。

獨孤求敗固然讓人高山仰止,但也必然有高處不勝寒之感。有了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才更有進步的動力。阿里之於福爾曼,C羅之於梅西,林丹之於李宗偉,他們都是偉大的對手。

彭敏之於雷海為,雖然一個是北大文學碩士,一個是外賣小哥,但是他們在詩詞大會這個舞臺上,也是偉大的對手,彭敏的底蘊自然毋庸多言,雷海為的積累也超出普羅大眾不是一點半點,否則他也不可能在強手如林的競爭中拿到期冠軍和總冠軍。

柿子撿軟的捏,本身是一種懦弱的行為。只有敢於和強者對抗,才體現出自身的能力與價值,是精神強健的表現。

實話實說,把北大碩士當成勵志外賣小哥的背景板,這想法有點LOW

總而言之,彭敏和雷海為他們兩個都不是失敗者,他們都是贏家,他們用詩詞豐富了自己心靈,他們都是精神生活上的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