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盘战略定位:产品时代,一顿盒饭可以签下百亿订单

如果说政治宣传的目的是为了动员群众,那么商业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

在产品相对稀缺的年代,实际上企业是不需要做广告的,因为产品供不应求,一经生产出来就销售一空。在产品稀缺的时代,商业的决战地点在工厂,大家比拼的是生产速度与成本控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多、快、好、省的制造产品。

罗盘战略定位:产品时代,一顿盒饭可以签下百亿订单

在美国,亨利福特所处的就是这样一个商业环境。

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了福特T型车,同年福特将流水线引入他的工厂,从而大幅提高了生产量。1918年半数在美国运行的汽车是T型车。在鼎盛时期福特曾骄傲的说:“任何顾客可以将这辆车漆成任何他所愿意的颜色,只要它保持它的黑色。” 言外之意就是说“福特只有这一种颜色(黑色),只有一种车型(T型车),爱要不要”。由于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顾客也只能选择福特。这个设计一直被保持到1927年。截止到1927年,福特一共生产了1500万台T型车。

罗盘战略定位:产品时代,一顿盒饭可以签下百亿订单

罗盘战略定位:产品时代,一顿盒饭可以签下百亿订单

中国80年代的家电产业也处在产品稀缺的黄金商业年代,而后代表性的家电巨头,如:长虹、海尔、美的、格力、TCL等都崛起于那个时代,而彼时的风云企业当属长虹。

1985年倪润峰执掌长虹电器,受市场需求的极大拉动,到1998年,这家只有三四千万元资产的地方军工厂一跃成为“彩电大王”,品牌价值迅速攀升至261亿元,位居中国电子行业第一;企业净资产从1984年的0.4亿元增长到142亿元,增长350多倍。长虹几乎成为中国家电的代名词,其股票也是彼时的家电第一股,那时的倪润峰甚至放言“什么时候买入长虹股票都是对的,什么时候卖出长虹股票都是错的”。

罗盘战略定位:产品时代,一顿盒饭可以签下百亿订单

倪润峰曾经开玩笑的讲:“一顿盒饭可以签下百亿订单”,因为在产品供不应求的背景下,新产品上市,企业只需要召集全国代理商到工厂开发布签约大会就行,一边吃盒饭,一边签合同,就完成了百亿的订单。

罗盘战略定位:产品时代,一顿盒饭可以签下百亿订单

可是随着竞争的逐步加剧,产品生产能力暴增和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出现,使得企业竞争的边界逐步外延,工厂内部的竞争就转向了外部市场,单纯的产品制造已很难赢得市场。

90年代,日本彩电军团如:夏普、索尼、三洋、东芝等,中国彩电军团如:TCL、创维、康佳、长虹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激烈角逐下,中国彩电企业面临着剧烈的竞争,产品出现大量的库存,在这种环境下,多数企业就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往往只能采用最原始的竞争武器——以降价手段来应付短期的危局。倪润峰领头大打价格战,以及后来长虹囤积显像管事件所造成的企业危机就是这一例证。经过这样一番真正的残酷历练之后,企业家们意识到,需要有更高层次的竞争方法来应对危机。这时候企业才对更高的品牌战略产生了需求。

在美国也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军工企业转为民用,而战后人们要重建家园、享受生活,释放出巨大的需求,这使得整个制造行业像潮水一样涨了上来。这个时候竞争开始加剧,供给越来越多,很多企业产品库存增加。

长期从事特劳特定位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对“心智规律”及“品牌差异化”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擅长“品牌故事”的创作。现为国内多家企业品牌战略顾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