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節氣里的草木——親子植物筆記》之「今天是小暑」,點擊閱讀→

《青田节气里的草木——亲子植物笔记》之“今天是小暑”,点击阅读→

《青田节气里的草木——亲子植物笔记》之“今天是小暑”,点击阅读→

“春南風,雨祖宗;夏南風,燥烘烘。”小暑之後,天氣燠熱起來,吹面而來的風都是熱的。今年小暑後第十天,進入三伏天。小暑後,林木蔥蔥,樹木長成了蔽日綠蔭,若在溪谷、林間避暑,那一定極為涼爽宜人!

“小暑風催早豆熟。”小暑後,各種豆類粉墨登場,它們成為餐桌的寵兒。“采菽采菽,筐之筥之”,採大豆呀採大豆,這麼多的大豆,要用筐才盛得下。多麼歡快的豐收!

一、積雪草

在草木蔥鬱的小暑,是摘積雪草的好時節。積雪草,讓人想到高山之巔那捧白雪,在青田話裡的稱呼卻像農村老奶奶一樣鄉土,它叫“紅老鴉碗”。

《青田节气里的草木——亲子植物笔记》之“今天是小暑”,点击阅读→

積雪草:傘形科積雪草屬。分佈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生於潮溼路旁、田邊或草地上。匍匐草本,莖細長,節上生根。葉圓形、腎形或馬蹄形。邊緣有鈍鋸齒。

紅老鴉碗,梗略帶紅色,葉子圓形,大如銅錢,葉緣為細小齒狀,每片葉子有一條獨立的細長莖支撐,地下的根如藤蔓一樣連綿。一叢叢的紅老鴉碗迎風浮動,在路人看來也是很美。

紅老鴉碗具有清涼解毒的功效,是青田人常用作涼茶的一種草藥。既然有紅老鴉碗,也就有白老鴉碗,後者也叫消毒藥。

小暑後,我決定多采些積雪草蒸純露。娟是個熱愛植物的爬山愛好者,她在另一座山上發現過長得很茂盛的積雪草。山就在前往溫溪的國道旁,孩子們已知道積雪草的模樣,走在前頭,不時歡呼著發現。果然,這座山從山腰開始,就有許多積雪草,不論個頭還是葉片都比春季時翻了一番。

一同被發現的,還有長在葉叢中的藍黑色地茄果子。地茄葉叢低矮,幾乎貼地而生,一叢叢小葉片眾星拱月般圍合著一顆顆圓果子,很引人注目,果子表面有小刺狀顆粒。果肉甜潤多汁,這就是野生的“藍莓”啊!孩子們吃完後,舌頭都染成了藍黑色,讓人忍俊不禁。

《青田节气里的草木——亲子植物笔记》之“今天是小暑”,点击阅读→

當晚,我們蒸製出兩大瓶的積雪草純露。這氣味,怎麼形容呢?沒有馥郁的花香,有著草木青青的氣味。用積雪草純露敷臉,比其他純露更水潤。後來,在植物群和課題組的夥伴們中間又掀起一股積雪草熱。積雪草成為課題中最受歡迎的植物。

二、秋柴豆腐

夏日裡青田人喜愛的野菜中,一定有“秋柴豆腐”。

秋柴豆腐,碧綠滑嫩,形似豆腐,誰能想到它只是用一些葉子做成的呢?秋柴,學名“腐婢”,這又是一個奇特的名字!秋柴為小灌木,長在林間山地。夏日裡其葉蓁蓁,正宜摘其葉子製作。秋柴葉形狀與普通灌木葉區別不大,葉質柔嫩略粗糙,揉碎後有黏稠汁液,這是製作秋柴豆腐的秘訣所在。區分秋柴葉子與其他灌木的方法是,聞其葉子獨特的清香,揉其葉汁是否黏稠。

《青田节气里的草木——亲子植物笔记》之“今天是小暑”,点击阅读→

腐婢:馬鞭草科豆腐柴屬。青田話稱“秋柴”。分佈於華東、中南及四川、貴州。生於山坡林下或林緣。直立灌木。葉片卵狀披針形、橢圓形或卵形。

我想,沒有哪個小孩是不喜歡看秋柴豆腐製作的。製作秋柴豆腐,是一個很好玩的過程。首先,把秋柴葉子洗淨,用開水燙軟,撈出倒入冷水,大手小手齊上陣,把葉子揉碎,揉出大量的綠色黏稠汁液。同時,要把草木灰水過濾好。

接著,拿來紗布袋子,蒙在大盆子上,把秋柴連汁帶渣倒在紗布上,草木灰水淋入,攪拌,裹緊紗布,把混合著草木灰水的秋柴汁液擠出來,反覆多次,直到紗布包裡只餘沒有黏性的葉渣為止。

《青田节气里的草木——亲子植物笔记》之“今天是小暑”,点击阅读→

最後,得到一盆濃稠碧綠。靜置幾小時,神奇的葉子就變成了固體狀的綠豆腐。

這個過程讓第一次參與做秋柴豆腐的暖暖歎為觀止!

秋柴豆腐的燒法也簡單。油爆蒜末,倒入切成小塊的秋柴豆腐,加鹽輕輕翻炒幾下,不需加水,蓋鍋燒幾分鐘,即成一碗秋柴豆腐湯。或者,也可加入一些青田人自制的鹹菜,鹹酸入味。秋柴豆腐滑嫩爽口,在夏日是一道絕佳的清涼解暑好菜。

三、種豆得豆

小暑過後,豇豆、毛豆都成熟了。暖暖跟在外公身後,在小口村後山上的田地裡與“豆”們混了個眼熟。

《青田节气里的草木——亲子植物笔记》之“今天是小暑”,点击阅读→

豇豆:蝶形花科豇豆屬。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纏繞草質藤本。三出複葉。總狀花序腋生。莢果下垂,直立或斜展,線型,有種子多顆。

青田人愛吃各種豆。長豇豆春天播種,開紫色小花,插上長杆子,藤須慢慢攀爬。到了小暑,豇豆掛滿枝頭,每條有30多釐米長。豇豆一條條的掛下來,就像長髮姑娘。頭髮剪了還會長,豇豆也是,摘了還會長。摘一把,就可吃上幾頓。豇豆要趁嫩摘,過老了皮皺而幹,便適宜留種。

暖暖更喜歡吃豇豆乾。把新鮮豇豆煮熟,放盛夏太陽底下連續曬上一段時間,曬乾後成褐色豇豆乾,可以儲存較久。要吃時,先用冷水泡軟,燉肉非常入味。

還有用途更廣的毛豆,學名大豆、黃豆。顧名思義,毛豆還是鮮豆莢的時候,豆殼上覆蓋著毛,葉子也是毛毛的。鮮毛豆的果實就是青豆,扁橢圓形,富含蛋白質。

《青田节气里的草木——亲子植物笔记》之“今天是小暑”,点击阅读→

毛豆:豆科大豆屬。俗稱大豆、黃豆。原產我國。全國各地種植。莖粗硬而有細毛,莢扁平形,莢上也有細毛。春季毛豆即菜用大豆。毛豆老熟後就是黃豆。

鮮毛豆可以連殼煮熟,作為飯前飯後的小吃。更家常的是青豆炒肉,加入一些自制鹹菜。青田人比較有名的一道菜叫“豆腐娘”,把青豆磨碎,成為汁漿和碎豆末,嫩南瓜刨成細絲,兩者混合燒熟,豆香濃郁,色澤淺綠淡雅,營養上佳。暖暖外公種的毛豆很多,變著花樣吃,暖暖外婆直接用青豆做綠豆漿,真正原汁原味。

毛豆吃不完,那就整株拔來,一株株地倒掛在竹竿上晾曬。青綠的毛豆曬成幹黃,取下,鋪在地上,用木棒捶打,地上滿滿一層乾透的圓形黃豆。幹黃豆一年四季都可以拿來做豆腐。這些植株上剩餘的葉子和空豆殼還可以燒灰作氮肥。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