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元定增流產 海立股份打響股權爭奪戰

10亿元定增流产 海立股份打响股权争夺战

籌謀一個月的定增預案,還是在中小股東的反對下打了水漂。日前,上海海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619.SH,以下簡稱“海立股份”)發佈公告稱,關於公司向大股東上海電氣非公開發行A股、募集不超過10億元的相關議案以46.19%的反對票比例而未獲通過。

10亿元定增流产 海立股份打响股权争夺战

對此,業內觀點表示,對大股東定增實際上是對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000651.SZ,以下簡稱“格力”)的反抗。數據顯示,經過兩度舉牌,目前格力持股已達10%,與上海電氣的持股比例差距縮小到了10.22%。

針對定增未通過事宜是否會影響公司發展等相關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繫了海立股份相關部門,但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對方回覆。

10億元定增生變

7月7日,海立股份方面發佈股票定增預案表示,擬向大股東上海電氣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73億股,募資不超過10億元,募集資金擬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及補充公司流動資金。其中7億元用於償還銀行借款,3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此次融資成功後,海立股份資金及財務結構或將明顯改善。

然而一個月後,這筆定增還是在股權博弈中流產。海立股份8月3日公告顯示,在8月2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關於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的相關議案以46.19%的反對票比例而未獲通過。

對此,坊間認為,這是海立股份大股東上海電氣對抗格力“入侵”的失敗。隨後,股市以漲停來回應了這次定增失敗。8月3日,海立股份報收12.96元/股,漲幅10.02%。

海立股份與格力之間的糾葛緣自於後者的兩度舉牌。2017年9月,格力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購買海立股份4331.56萬股,舉牌至5%。隨後,格力方面在回覆深交所問詢時明確表態,未來12個月內,如海立股份控股股東又有新的股權轉讓計劃,格力承諾參與。

而查閱2018年7月15日海立股份發佈的簡式權益變動報告書,格力在4月23日至7月4日期間已經增持了海立股份4331.55萬股至8663.12萬股,持有股份比例上升至10%,形成了二次舉牌。

按照目前的持股比例,格力與第二大股東杭州富生及其一致性行動人僅有不到160萬股的差距,與持有1.75億股的第一大股東上海電氣的持股比例差距也縮小到10.22%。倘若上述10億元定增預案得以順利實施,上海電氣的持股比例將由20.22%上升至33.51%。

海立股份主要從事空調壓縮機、製冷電機等家用電器核心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家電觀察家劉步塵對本報記者表示,格力之所以看重海立股份,也是由於其在壓縮機行業的重要地位。格力是海立股份壓縮機的重要客戶,但並不唯一,增持海立股份進而成為大股東,不僅能為自己爭取話語權,也可以抑制海立股份將產品賣予其他競爭對手。另外,還可以強化格力汽車空調產業佈局。

根據海立股份披露的數據,2017年,海立轉子式壓縮機銷量2235萬臺,佔據中國壓縮機行業12.53%的份額;在非自配套市場,海立壓縮機以30.30%的份額保持第一;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79.40萬輛,海立車用電動渦旋壓縮機2017年銷量8.33萬臺,佔全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10.49%。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7日,海立股份發佈公告披露,2015年1名法人杭州富生及2名自然人葛明、童柏生認購的公司非公開發行股份自2018 年8月12日起上市流通。本次解除限售股份數量約為1.22億股,佔海立股份目前總股本的14.03%。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格力還有意增持海立股份,也許可以考慮這筆解禁的限售股。

大股東進退之謎

事實上,在格力舉牌之前,上海電氣方面曾表示要悉數轉讓手中股權,交出控股權地位,對比如今與格力之間你來我往的股權博弈,引起多方關注。

海立股份成立於1954年,1992年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有著國企血統。據瞭解,海立股份的控股股東上海電氣的背後實控人便是上海國資委。

2017年8月7日,海立股份披露《重大事項繼續停牌公告》稱,接到控股股東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電氣集團”)通知,電氣集團擬以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議轉讓其持有公司股份共計1.75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0.22%。不過,針對受訪方,提出了13項資格條件。

然而,這一股權轉讓卻以一種無厘頭的方式告終了。8月23日,海立股份披露《關於控股股東終止協議轉讓公司股份的公告》稱,接電氣集團通知,由於本次以公開徵集受讓方方式協議轉讓股份的條件尚不成熟,電氣集團決定終止股權轉讓事宜。

由於在無重大情況變化的情況下,短時間內終止股權轉讓事項,嚴重影響投資者預期,上交所決定對上海電氣予以通報批評併發出問詢函。隨後,海立股份方面在回覆上交所問詢函說明中表示,之所以終止股份轉讓是由於外界對於受讓方資格條件有質疑,市場輿論形成較大的壓力,加之時下海立股份發展勢頭良好,此時出讓是對國有資產的低估。

彼時對於上海電氣出讓海立股份股權事宜,業內多半認為是國企改革背景下,電氣總公司為了後期整體上市,控制負債率的表現。不過,劉步塵指出,後來這則股權出讓不了了之,很可能確是上海電氣重新意識到了海立股份的價值,畢竟格力還對其頗為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海立股份的負債情況近幾年來也呈現著趨高之勢。查閱歷年年報可知,2015年至2017年,海立股份負債率分別為55.54%、59.06%、62.99%,至2018年3月末這一數據已經上升至63.30%,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30.57%的資產負債率。

正是由於負債問題,海立股份才推出前述的10億元定增方案,用以償還銀行借款、優化財務結構。公開資料顯示,此次定增大股東並非首次,早在2012年,海立股份就曾向大股東上海電氣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5億元,集中資源發展空調壓縮機產業,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