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應該如何荒廢你的人生

成功的另一種解釋,就是避開那些必然會讓你走向失敗的事情。

“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裡啦。”——《窮查理寶典》

在未來應該如何荒廢你的人生

1 持續地分散你的注意力:

在工作時想著下班後該去哪裡玩,在玩樂時又為自己工作時的不求上進而苦惱。好不容易想靜下心來看本書,十五分鐘不到,就忍不住去看看微信和其他APP裡有什麼好玩的消息推送。等到自己終於覺得玩膩了,可以安心看書學習的時候,睡覺時間到了。

2 花大量時間去追求虛擬的成就感:

沉迷網絡遊戲,因為在不斷打怪升級的過程中,你可以用這種“可操控的快捷成功體驗”來讓自己忘記目前糟糕的現實處境;沉迷小說爽文,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將自己代入那個龍傲天/瑪麗蘇主角的角色,然後對生活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萬一哪天我也能走狗屎運成為那樣的主角呢?喜歡刷那種刻意低俗賣蠢秀下限的視頻直播,因為這能讓你頓時獲得那種廉價的優越感,即使明知自己過得不好,但世上總有比自己蠢、比自己過得差的人,對比之下,就覺得自己目前的處境也不是那麼難以忍受了。

在未來應該如何荒廢你的人生

3 相信自己能夠輕鬆、快速成功:

喜歡在知乎或其他平臺上看類似“年薪百萬是一種什麼體驗”、“如何才能月入十萬”等內容,無視那些成功者的前期積累,也無視故事本身的倖存者偏差屬性,天真地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發財秘籍”。同時又很容易受到各種“教你快速成功”套路的誘惑:今天花錢報名《像千萬富翁一樣思考》課程,明天花錢去聽《讓XXX為你實現財富自由》講座,後天花錢進入《找對方法,我的成功可以複製》群聊,最後花了不少錢,聽了很多有用沒用的套路,卻不去做任何現實中的改變,花錢不過是讓自己有種“至少我也已經付出過了”的自我安慰感罷了。

4 太過在意身邊人的“大眾認同”:

覺得工作不喜歡,想要跳槽,但看到身邊的同事都幹得好好的,於是覺得自己也應該再忍一忍;覺得自己應該多看書學習,但卻被身邊人嘲諷“你就是在假裝勤奮”,覺得很受傷,連書也不願看了;覺得自己有個很棒的想法想去實踐,但一聽到身邊人的反對和質疑,馬上懷疑是不是自己確實錯了;總之,只要你努力去迎合多數人的喜好,自然會慢慢成為一個和多數人一樣平庸的人。

在未來應該如何荒廢你的人生

5 定下過大的計劃,然而一旦碰壁,就果斷自暴自棄:

年初信心滿滿地計劃今年要看20本書,要減掉20斤肉,要早睡早起,要成為一個更加積極、努力的人……然而眼看現在2018年已經度過了大半,那些目標卻幾乎沒有任何進展,所以覺得自己就是那種說到做不到的人,於是即使還有剩下的時間,卻連去努力完成既定目標一半進度的動力都失去了。

6 讓拖延症和臨時抱佛腳成為你的習慣:

即使明知有些重要的任務應該馬上去做,認真去做,但卻總覺得自己還有大把時間,不用急於一時。所以多拖幾個小時不要緊,多拖幾天不要緊,甚至多拖幾周也不要緊。等到拖到無法再拖的時侯,把東抄一份西扯一份的作品交差了事,對外則辯解道任務有多不合理,自己已經盡力了。如果自己的老闆、領導、導師都因為無語到懶得批評後,還會慶幸又因為自己的“機智”而躲過一劫。

在未來應該如何荒廢你的人生

7 輕視身邊那些比你進取、比你優秀的人:

看到身邊有同學或同事正在嘗試開始一種更加積極進取的生活,或是打算去做出某些改變,第一反應是斷定他肯定會以失敗告終,覺得就是“瞎折騰”、“還是太年輕”、“他肯定不行”;而一旦那些人最終得到了成功和進步,自己又會不屑道“不過是取得一點點成績罷了,有什麼了不起了”、“要是我願意去做,哪還輪得到你”。

8 習慣性熬夜:

每天熬到深夜一兩點才睡,第二天必須十分掙扎才能起床。為了多睡幾分鐘,乾脆把早餐時間給省了,然後精神不佳、迷迷糊糊地混過了一個上午。吃完午飯,午休時間也只是拿來玩手機。待到下午兩三點時,突然感到一股強烈的睏意,於是更加沒精力去幹好手中的工作。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回到宿舍後點開b站、微博或是遊戲頁面,突然覺得神清氣爽,精力滿滿,在上面不知疲憊地kill time,等到感到疲憊後,再看時間,又是深夜一兩點。

在未來應該如何荒廢你的人生

好啦,今天就給大家這麼些建議,還有更多建議歡迎大家下面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